韩再芬:培养“土壤”助力戏曲传承
新华网合肥10月8日电“中央出台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我们基层的思路不谋而合”,赴京参加全国戏曲座谈会后,韩再芬激动地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和黄梅戏标志性人物之一,韩再芬这几年做得最多的就是为复兴传统戏曲动脑筋、“鼓与呼”。在她看来,区别于过去的“等靠要”,新时期传统戏曲的复兴要从“输血”走向“造血”,“当务之急是要培养演员、培养观众、培养新思路、培养大环境”。
2005年底,在原黄梅戏二团的基础上,在安庆市成立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国有戏剧院团,韩再芬任院长,从此在这一方拯救传统艺术的“实验田”上,产出了丰富的复兴经验。日前,针对戏曲传承发展的诸多问题,韩再芬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年轻人应是老传统的新主角”
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最近忙着青年团五周年的考核汇报演出,一连演上几天,台上清一色的年轻人,“播下的种子总算到了收获的时候”,韩再芬很是感慨。2010年,“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青年团”成立,一批优秀青少年被发掘出来,剧院邀请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作为特聘专职教师,对青年演员“传帮带”,“过去黄梅戏的舞台只容得下有经验的 老江湖 ,如今我们是利用一切,为年轻人提供登台锻炼机会”。
韩再芬说戏曲“抢救”第一步是人才传承,“年轻力量应该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她看来,戏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光是黄梅戏,基本功不练上三年很难上台,这就需要留足提前量,从娃娃教起”。
在韩再芬眼中,如今愿意学黄梅戏的年轻人并不多,“戏曲行业很基础,不像影视等其他娱乐业那么容易出名,社会地位、影响力也不及所谓的歌星、影星,学习过程很艰苦,这些都是棘手的现实问题”。她告诉记者,戏曲人才的培养要同时解决生源和出路的问题,“一方面要以优惠政策鼓励年轻人来学,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就业无忧”。
“台下观众也应该是年轻化的”,韩再芬告诉记者,多年来黄梅戏已把年轻人作为目标观众之一,每年都要在各地高校发放爱心票,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二维码、漫画头像、微博微信公众号,这些年轻人热衷的新事物也正逐渐“牵手”老传统,“传统艺术某些时候应该放下身价,以朋友的方式出现在年轻人面前”。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与坚守”
韩再芬坦言,传统戏曲的“通病”在于节奏慢、时代远、故事情节单一。“现代观众已习惯于欣赏节奏快,故事复杂且在情理之中的作品”,这促使她这一代黄梅人走上一条维新之路--传承黄梅戏的经典唱腔,运用现代的艺术手段,力争“一戏一格”。
新闻热点
- “炫彩流云”王彩云京胡演奏09-21
- 京剧名家黄正勤先生病逝 享年10-17
- 京剧老生名家安云武先生首开07-30
- 越剧界院团长齐聚上海探讨越08-18
- 豫剧新秀李多伟开专场08-11
- 昆曲有两张面孔:一面守旧如07-30
- 晋剧名家武凌云王春梅夫妻双07-30
- 越剧《舞台姐妹情》首演获赞08-18
- 吴小如毕生收藏 975张京剧老唱12-02
- 越剧名家王君安、陶琪联袂收08-30
推荐关注
- “戏剧实践课”走进国话11-02
- 陕西省京剧院文化惠民演出华10-17
- 天津评剧院11月来沈阳演出两部10-17
- 在小剧场,见识“最癫狂”的12-06
- 京剧武生名家叶金援先生喜收07-30
- 纪念汪本贞先生百年诞辰系列10-17
- 澳门版歌剧《浮士德》制作不11-02
- 当代昆曲名家苏州集体收徒传10-17
- 歌剧《方志敏》首演 演绎历史12-28
- 《中国京剧》杂志2015年第九期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