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戏曲传承发展政策盘点
有“百戏之母”雅称的昆曲,堪称中国国粹的京剧,古老的秦腔、豫剧……种类繁多的中国戏曲艺术历经历史的洗礼在今天依旧充满魅力,成为展现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29日,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从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支持戏曲传承和发展的政策,到日前国办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种种迹象显示,戏曲艺术发展正迎来新的春天,而这背后离不开中央财政“真金白银”的各项支持。
传承经典剧目,中央财政每年投入数千万元
将最能代表某一剧种特色的经典剧目继承、流传下去,是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月初,文化部艺术司向社会公示了今年“名家传戏——当代京剧(昆曲、地方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项目、优秀京剧剧目演出补贴项目、“昆曲优秀传统折子戏录制”项目等获支持项目名单。
为这些项目提供财政支撑的,正是中央财政专门在文化部部门预算中安排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今年预算高达3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等。
有“百戏之母”雅称的昆曲,从该计划直接受益。早在2005年,文化部、财政部就联合开始实施“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2005至2009年期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2010至2014年五年巩固期每年安排500万元;2015年又安排500万元。
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昆曲保护专项资金8000万元,重点用于昆曲传统经典剧目的挖掘整理;建立经典保留剧目演出制度,举办有社会影响的昆曲活动;昆曲理论研究和史料收集;昆曲艺术人才培养等方面。
受益的不仅是昆曲。2005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设立“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专项资金”,自2006年迄今,中央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实行保护和扶持,目前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用于扶持京剧重点剧目的创作打磨;京剧人才培养;对国家重要指定性艺术活动和下基层、进校园演出等进行补助;对国家重点京剧院团赴境外演出和艺术交流活动进行补助等方面。
国办最新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将继续安排资金支持京剧、昆曲保护与传承;同时中央财政支持开展“三个一批”优秀戏曲剧本创作扶持。
设专项,为地方戏曲“输血”
发展地方戏曲是守护民族文化根系和命脉的体现。2015年7月,国务院部署的一场为期两年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大普查正式拉开序幕,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数百种地方戏曲有望得到更好的保护。
新闻热点
- “炫彩流云”王彩云京胡演奏09-21
- 京剧名家黄正勤先生病逝 享年10-17
- 京剧老生名家安云武先生首开07-30
- 越剧界院团长齐聚上海探讨越08-18
- 豫剧新秀李多伟开专场08-11
- 昆曲有两张面孔:一面守旧如07-30
- 晋剧名家武凌云王春梅夫妻双07-30
- 越剧《舞台姐妹情》首演获赞08-18
- 吴小如毕生收藏 975张京剧老唱12-02
- 越剧名家王君安、陶琪联袂收08-30
推荐关注
- “戏剧实践课”走进国话11-02
- 当代昆曲名家苏州集体收徒传10-17
- 京剧武生名家叶金援先生喜收07-30
- 陕西省京剧院文化惠民演出华10-17
- 歌剧《方志敏》首演 演绎历史12-28
- 《中国京剧》杂志2015年第九期08-27
- 纪念汪本贞先生百年诞辰系列10-17
- 在小剧场,见识“最癫狂”的12-06
- 天津评剧院11月来沈阳演出两部10-17
- 澳门版歌剧《浮士德》制作不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