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台大戏进京 中青年挑起海派大梁
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开始,海派戏曲对于“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便受到全国瞩目。10月29日起,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携昆剧《景阳钟》、京剧《春秋二胥》、越剧《铜雀台》等六台大戏首度进京,安平、黎安等一批中青年演员逐渐挑起海派戏曲的大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何为戏曲注入新活力?正是他们在新戏中想要跟观众交流的。
演出
六台新编大戏集中亮相
今年的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新剧目进京展演,包括了上海京剧院的《春秋二胥》、上海昆剧团的《景阳钟》、上海沪剧院的《邓世昌》、上海越剧院的《铜雀台》、上海淮剧团的《八女投江》、上海评弹团的《芦苇青青》六台新戏。戏曲艺术中心总裁张鸣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这六台新戏都是首次在京城舞台上演,也希望借此促进京沪、南北戏曲的交流。
张鸣表示,这几台戏也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中心对于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比如《景阳钟》是在传统昆曲《铁冠图》的基础上整理改编的。老戏中的有些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史学观,不太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了,我们进行了删减,在原有基础上对剧本进行了整体创作;而《春秋二胥》则是新编历史剧,上海京剧院在这方面有优势,在尊重史实的情况下,通过伍子胥和申包胥两个人物展现了人性的挣扎。”
戏曲如何反映现实题材?张鸣认为,这也是新编戏最难把握的一种类型。由于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的沪剧团、淮剧团、评弹剧团都对准了这一题材,张鸣说:“沪剧原来给人的感觉是旗袍戏,《邓世昌》这种重大历史题材戏拓宽了沪剧的舞台呈现,也保留了沪剧的抒情性。还有《八女投江》《芦苇青青》也是希望通过一些新的舞台方式,让现在的年轻观众能够喜欢。”
现象
中青年成海派戏曲主力
10月29日晚,新编历史昆剧《景阳钟》在梅兰芳大剧院率先登台,黎安等青年演员给观众带来了一股迎面而来的青春气息。从2012年创排至今,这部脱胎于《铁冠图》的新编戏几乎拿遍了中国戏曲界的所有奖项,其中“撞钟分宫”“别母乱箭”“刺虎”等也是昆剧久演不衰的经典折子戏。
前些年,蔡正仁先生在京演出的“撞钟分宫”等折子戏展现了一个穷途末路的崇祯,年过七旬的蔡正仁用细腻的表演营造出一种凄凉感。而在《景阳钟》中扮演崇祯的黎安只有30多岁,他说:“我现在的年龄和剧中崇祯的年龄相近,我体会到的是这个人物性格上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感也惹人同情。”随着黎安、吴欢等几位主演的成长,也标志着“昆三班”“昆四班”一代已经开始挑起上海昆剧团的大梁。
新闻热点
- “炫彩流云”王彩云京胡演奏09-21
- 京剧名家黄正勤先生病逝 享年10-17
- 京剧老生名家安云武先生首开07-30
- 越剧界院团长齐聚上海探讨越08-18
- 豫剧新秀李多伟开专场08-11
- 昆曲有两张面孔:一面守旧如07-30
- 晋剧名家武凌云王春梅夫妻双07-30
- 越剧《舞台姐妹情》首演获赞08-18
- 吴小如毕生收藏 975张京剧老唱12-02
- 越剧名家王君安、陶琪联袂收08-30
推荐关注
- 天津评剧院11月来沈阳演出两部10-17
- 京剧武生名家叶金援先生喜收07-30
- “戏剧实践课”走进国话11-02
- 陕西省京剧院文化惠民演出华10-17
- 在小剧场,见识“最癫狂”的12-06
- 当代昆曲名家苏州集体收徒传10-17
- 澳门版歌剧《浮士德》制作不11-02
- 《中国京剧》杂志2015年第九期08-27
- 纪念汪本贞先生百年诞辰系列10-17
- 歌剧《方志敏》首演 演绎历史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