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豫剧春秋 >

豫剧春秋(63)同台演出的豫西调名演员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四章

4、与常香玉同台演出的豫西调名演员

主演了《秦雪梅吊孝》,常香玉就能和戏班的第一女主演汤兰香分庭抗礼了。“常香玉”三个字,按照戏班规矩第一次绣在“遮堂”上。

汤兰香是周海水1933年的入室弟子,著名的豫剧“十八兰”的“兰”字,便是顺着她的名字往下排的。汤兰香兼演青衣和小生,做工细腻,唱腔委婉,低回曲折。尤其是她演武小生戏,扮相俊美,英气勃发,武打准确灵活,身手矫健,很受观众欢迎。

汤兰香和常香玉年纪差不多,都是1923年出生。刚到开封时,她的个头比常香玉高,名气比常香玉大,扮相也比常香玉好,地位当然也高过常香玉。但等《秦雪梅吊孝》上演后,常香玉凭着一条天生的好嗓子,一下子就把汤兰香盖过去了。

常香玉在醒豫舞台当上主演,在开封观众中名声越来越响,可有一班老前辈压着,身价一直没有上涨,精于算计的张凤仙老觉得吃亏,却不好意思向周海水提,因为自己一家困在乡村穷愁潦倒时,是周海水提携过来的。

也该张凤仙时来运转,还没等他开口,周海水倒找上门了。

原来,周海水的戏班在开封连着唱几个月,会的戏翻来覆去唱几遍了,眼见观众越来越稀少,周海水就想到陕西演出,问张凤仙是跟去还是留下来。张凤仙正嫌跟着周海水吃亏呢,毫不犹豫地表示要留在开封。

周海水带着大部分演员离开,张凤仙说服主演张同庆等留下,请来了祥符调名家“小火鞭”王金玉,又从密县请来徐双槐、韩小丹、马天德等一批演员,凑够六十多人的班子,自己当了掌班,继续在醒豫舞台演出。

马天德1910年出生在河南偃师,幼年在登封的刘荣泰科班学艺,主工小生,认真刻苦,进步神速,能把豫西调各路名家的表演融会贯通,扮相英俊潇洒,台风落落大方。由于他兼融多家之长,扮演的小生角色,书卷气和英武之气浑然一体,令人钦羡,20来岁时就在登封、密县一带闯下了很大的名头。

徐双槐又名徐建章,1892年生于孟津县霞院村的贫寒家庭,从小学戏,主工武生。

徐双槐对演技要求精益求精,出科后,一边演出,一边还注意观摩学习,凡别人有一招一式之所长,必学为己用而后快,兼之又专程到登封拜武术名师学艺,很快就练就一身真功夫,刀枪剑戟无一不通,腾挪闪跳犹如闪电,翻墙上房一跃而就。尤其是他的“翻高”绝技,常练不辍,身轻如燕,敏捷似狸。

徐双槐的武打功夫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观众好评如潮。常香玉曾向徐双槐学习《荆轲刺秦》一剧,武打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徐双槐教常香玉耍双抢绝艺时,练得白练翻飞,风雨不透,精绝惊人。徐双槐在《黄鹤楼》一剧中扮演周瑜,气急之时,一扭脸眼珠由黑变红,把周瑜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令观众鼓掌叫绝。

韩小丹1890年生于密县超化,小时入偃师王大寨窝班学戏,主工净行,兼演须生。成名后曾担任超化煤窑小二班掌班多年。

韩小丹嗓音浑厚,做戏认真,表演入情合理,善于把握人物性格身份,在豫西一带享有很高的声誉,著名演员韦玉庆、王二顺、马元凤、马荣花等,都是他的学生。

抗日战争期间,韩小丹和马金凤长期合作,在密县和安徽界首演出,都很受欢迎。

韩小丹的夫人王金枝也是位著名演员,1906年出生在温县,家庭贫苦,小时候靠四处流浪卖唱为生,被韩小丹收留后,学戏进步很快。1924年,王金枝在郑州长发戏院演出《日月图》,成为在郑州登台的第一个女演员,连演一个多月,引起轰动。1928年,王金枝与韩小丹正式结婚,1947年韩小丹逝世后,王金枝即息影舞台,离群索居,后竟不知所终。

有了这么多优秀演员加盟,新戏班的底气足了不少。这时,常香玉的个子长高了,更像个大姑娘了,唱得也越来越好,越来越受观众欢迎,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新戏班的头牌主演。

女儿成了主演,自己也当上了掌班,但心高气大的张凤仙并没有满足,因为在豫声剧院演出的陈素真,名气还比常香玉大得多。尤其是她跟前有一个大笔杆子樊粹庭,不断给陈素真编新戏,一连编了七出,唱一出火一出,惹得开封戏迷像发狂一样,每有新戏都蜂拥而去,买戏票都是争的抢的。

张凤仙心里明白,要让女儿赶上陈素真,光靠唱来唱去的几出老戏,那是千难万难。要想成为大唱家,就必须有自己的新戏!

正在张凤仙心急火燎一筹莫展时,机会突然来了:一是陈素真因灌制唱片累坏了嗓子,不得不离开舞台,少了竞争对手;二是一个名满省城的大才子,主动找上门来,提出要为常香玉写戏。

本文《豫剧春秋(63)同台演出的豫西调名演员》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yjcq/4011.html

上一篇:豫剧春秋(50)天才的光芒 陈素真 下一篇:豫剧春秋(56)樊粹庭早期的豫剧改革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