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豫剧春秋 >

豫剧春秋(66)常香玉和陈素真、司凤英唱“对台戏”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五章

2、常香玉和陈素真、司凤英唱“对台戏”

1938年春天,日寇的铁蹄踏碎了华北的沃野山川,中华民族再次承受着被侵略被欺侮的苦难。

在此国难当头之时,豫剧的百花园里,莺飞草长,蝶舞蜂唱,却正进入繁花似锦的春天。离抗日前线越来越近的开封,集聚了大量优秀豫剧演员,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1938年初,樊粹庭率领“狮吼剧团”从商丘回到开封,陈素真在大陆、华光等剧场再度上演“樊戏”,与原“豫声剧院”的司凤英、“醒豫舞台”的常香玉三台大戏同时演出,遂成“鼎足而三”之势,各有各的绝招,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观众群,可谓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特别是围绕陈素真与常香玉,更形成了“捧狗团”和“闻香社”观众对垒局面。

“捧狗团”,因陈素真小名“狗妞”而得名,“闻香社”,当然是冲着常香玉的“香”字而来。而所谓之“团”和“社”,都不是什么具有实体的组织,只不过是一些艺术趣味相投的观众,因“捧”一个名角儿,互相嬉耍、讥讽而得名。

据当年的一些老戏迷讲,“捧狗团”中学生、知识分子居多,特别是当时河南大学的师生们、当时开封的文化名人和省市的一些军政要员,如省政府主席刘峙和他的秘书萧钟美,著名记者郑剑西,文化名人邹少和,诗人苏金伞等,均属“捧狗团”成员。“闻香社”里则以巨商、富贾和机关团体中的中层职员居多。

陈素真、司凤英、常香玉三家“对台戏”在开封唱了三四个月,实实大饱了开封观众的眼福、耳福。于是,就有好事的热心观众开始打分了,评她们为“豫剧三鼎甲”:陈素真是头名“状元”,司凤英是二名“榜眼”,常香玉是三名“探花”。才十四岁的常香玉,能够和两位名满省城的大主演齐名,分庭抗礼,已经显示出了她的艺术实力和潜质,显示出了她的后生可畏,势不可挡。

常香玉在醒豫舞台唱红,醒豫舞台的老板魏少春自然是赚了大把大把的银子,但他贪心不足,又借口时局不好,有许多官、军、警、宪、特以及青帮痞子、光棍混混需要打点,大量克扣演员的份银。

演员们光见票卖得好,分账时却见不到银子,纷纷找张凤仙喊苦叫屈。张凤仙对魏少春也是满肚皮的意见,就提出要换一个台口演出。魏少春一听,脸马上就拉得老长:“那可不行!我姓魏的是在街面上混的人,你今天从我这里走,明天就到别的戏院演,那不是扇我的脸吗?你们如果非走不可,那也得先到外县演一段时间,才能再回开封!”

本文《豫剧春秋(66)常香玉和陈素真、司凤英唱“对台戏”》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yjcq/4029.html

上一篇:豫剧春秋(74)常派艺术传人(上) 下一篇:豫剧春秋(75)常派艺术传人(下)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