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豫剧春秋 >

豫剧春秋(25)迫不得已的选择 戏台上的女人,只好由男人扮演

豫剧春秋

樊城

第七章

豫剧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里,正处在清王朝由盛到衰的黑暗时期,封建礼教严重桎梏着妇女的自由。妇女别说登台演戏,就是抛头露面出门看戏,也被视为大逆不道、轻薄放荡之举。

于是,戏台上的女人,只好由男人扮演。

男人在戏台上扮女人,还真能扮演得像模像样,还真能演出女人的韵味,甚至比女人还像女人。

1、迫不得已的选择

唱戏的常说,世界大戏台,戏台小世界,意思是说世人熙熙攘攘、恩恩怨怨,就像一台大戏;而戏台虽小,却是人生百态,世态万象的缩影。

世有阴阳,人分男女,戏台要反映世界,世界离了女人不行,戏台上当然也要有女人。

但在豫剧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里,正处在清王朝由盛到衰的黑暗时期,封建礼教严重桎梏着妇女的自由。妇女别说登台演戏,就是抛头露面出门看戏,也被视为大逆不道、轻薄放荡之举。

于是,戏台上的女人,只好由男人扮演。

男人在戏台上扮女人,还真能扮演得像模像样,还真能演出女人的韵味,甚至比女人还像女人。

京剧出了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名旦,遐迩闻名。

民国初年,在开封的豫剧舞台上,也有四名当红的男旦演员,时称“四大云”,除了“戏状元”李剑云外,还有时倩云、阎彩云、李瑞云。

此外,王续亭、冯焕卿、金玉美、聂良卿、刘荣鑫、玫瑰花、林黛云、贾璧云等男旦演员也都名重一时。

(戏曲小常识)

早期的豫剧班社中,习惯称生角为“外门头”,称旦角为“里门头”。

“里门头”又分“大包头”、“正顶花”;“小包头”、“二顶花”,细分则为正旦、闺门旦、花旦、帅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正旦,多扮演贞妇烈女、贤妻良母等中青年妇女,表演端庄稳重,舒展大方,尤重唱功,唱腔韵味纯正,清丽委婉。

正旦还有贫富贵贱之分,如《秦香莲》中的秦香莲,《桃花庵》中的窦氏,《打金枝》中的国母娘等,身份地位不同,扮相也各有区别。

闺门旦扮演温文娴雅的少女、善良美貌的闺阁千金。以唱为主,唱做兼工,道白注重声韵,唱腔娇柔缠绵,表演讲究仪容姿态,细腻舒婉、娟秀含蓄,注重运用眼神、水袖、折扇等技法,也因人物和情境的不同,表演有相应的变化。如《大祭桩》中的黄桂英,《香囊记》中的王定云,《秦雪梅》中的秦雪梅等,性格鲜明,各具特色。

花旦多扮演热情活泼、明快泼辣的年轻女性,注重扇子功、手帕功,道白明快甜脆,唱腔多使花腔,台步常用“花梆”,以显妩媚妍丽、娇憨洒脱的风姿,如《抬花轿》中的周凤莲、《拷红》中的红娘、《洛阳桥》中的叶律含烟等,都是风靡舞台、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

帅旦是豫剧独创的行当,扮演统帅三军的女元帅,表演上融青衣、刀马旦、武生为一体,稳健豪迈,气宇轩昂,唱腔既保持了青衣的柔、润、颤、稳的特点,又吸收了武生等男腔朴、直、刚、壮的特点。如《反西唐》中的樊梨花、《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都在人们心目中树起了巾帼英雄的形象。

刀马旦扮演扎靠骑马的中青年女性武将,唱、念、做、打兼备,尤重把子功、翎子功,讲究身段效果,豪放威武,刚柔相济,如《烈火旗》中的双阳公主,《红桥关》中的红玉娥等,都深受观众欢迎。

武旦扮演武艺高强的女性人物,擅长武技,重跌、扑、翻打,以身手的矫健利落取胜,如《十字坡》中的孙二娘,《打焦赞》中的杨排风,以及一些常扮神怪、女妖的戏剧人物等,都表现了武旦的特色。

老旦又称婆旦,扮演老年妇女,以文戏为主,有将帅、官员、富人百姓之分。老旦多用本嗓演唱,大口大腔,讲究气度,台步老苍,多依杖拖步而行。如《十二寡妇征西》中的佘太君,《罗焕跪楼》中的姜桂枝,《大祭桩》中的李母等,都是观众熟知的戏剧人物。

彩旦,也称泼旦、丑旦,扮演风趣、诙谐、粗俗的妇女,表演夸张,手势幅度大,多走路甩汗巾,擅用伸臂、晃肩等动作。《提赵廉》中的刘媒婆,《小蜜蜂记》中的姚氏,《推磨》中的刘氏等,都是典型的彩旦形象。

本文《豫剧春秋(25)迫不得已的选择 戏台上的女人,只好由男人扮演》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yjcq/3930.html

上一篇:豫剧春秋(12)河南梆子走进城市 下一篇:豫剧春秋(16)豫剧曾被封建官府禁演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