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春秋(12)河南梆子走进城市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四章
当我们追寻着二十世纪初河南梆子戏班的踪迹,从农村进入城市时,蓦然发现,几乎每一个戏班最早的演出地点,都在背街小巷,在狭小的胡同。
今天我们在这些街巷、胡同里穿行,似乎还可以踩踏到他们的脚印,似乎还能感受到,他们刚踏进城市的那种小心翼翼,那份犹豫彷徨。
但也正是这怯生生的步履,走出了豫剧艺术的新天地。
1、河南梆子走进城市
二十世纪初,当一个个梆子戏班还在农村的土台子上为生计奔波时,当演员们在戏台上倾情演绎着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命运变幻和悲欢喜愁时,当那些头顶高粱花子的淳朴观众在忘情地看戏落泪、替古人担忧时,神州大地这个大舞台,正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大戏。
1911年10月,湖北武昌的一群新军士兵发动一场兵变。也就是这场远在千里之外规模不算太大的兵变,敲响了北京紫禁城的丧钟,使君临中国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也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走向终结,寿终正寝。
这就是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后,在中原地区广大农村漂泊的河南梆子戏班,纷纷进入城市。
当我们追寻着二十世纪初河南梆子戏班的踪迹,从农村进入城市时,蓦然发现,几乎每一个戏班最早的演出地点,都在背街小巷,在狭小的胡同。当时,河南梆子还是地方小戏,只能在街头巷尾搭高台演出,还不能走入戏园剧场。1912年的《强国公报》河南通讯记载:“河南戏剧,归分京调(京剧)、梆腔(河北梆子)、本梆(指河南梆子)三派,京调、梆腔均有剧场开演,惟本梆不过出演高台,向无在园开演卖座者……”当时,著名的河南梆子戏班天兴班向有关部门具禀申请,想进剧场卖座演出,情愿按例纳捐缴税,虽或批准“准试演三个月”,演出的时间、地点、票价、戏目的广告都发布了,却不知何故,再没有下文,河南梆子还是只能在街巷、胡同演出。
今天我们在这些街巷、胡同里穿行,似乎还可以踩踏到他们的脚印,似乎还能感受到,他们刚踏进城市的那种小心翼翼,那份犹豫彷徨。
但也正是这怯生生的步履,走出了豫剧艺术的新天地。
清代戏曲演出舞台的形制主要有三种,其一是比较正规的戏楼,其二为半临时性质的土戏台,其三则是完全临时性质的活动戏台。
戏楼多在县城或较大的集镇,建筑格局比较完整规范,一般是坐北朝南,规模宽敞宏大,采光条件比较好,前台较深,有相当复杂的结构,多有注意音响的特殊构造。有的为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在台板下台基处砌成圆形圈洞,或者垒埋大型陶瓮、陶缸,以增强声音共鸣。同时,在后山墙两侧开有圆形洞窗,前台后部两侧或台口两侧筑有喇叭口型斜墙,可以借助空气的流动传送和扩大音响效果。
到了清末,有的戏楼为了方便观众,扩大了舞台面积,把台口上檐伸出,扩宽两旁廊房,致使观众场地露天部分缩小。有的干脆将月台加深,在上边盖起个大卷棚。还有的在观众场地搭起草棚,以遮日蔽雨。到了冬天,把四周用竹篱笆围起来,就差不多成为戏院了。
但当时更多的演出场所,则是广大农村简陋的活动戏台,如马脚戏台、板凳戏台、太平车戏台等。
新闻热点
- 豫剧春秋(68)洛阳一带的豫西10-31
- 豫剧春秋(78)陈素真几次被骗10-31
- 豫剧春秋(85)陈素真坎坷的中10-31
- 豫剧春秋(39)豫剧史上的模范10-31
- 《豫剧春秋》书籍目录10-31
- 豫剧春秋(66)常香玉和陈素真10-31
- 豫剧春秋(73)当之无愧的“人10-31
- 豫剧春秋(74)常派艺术传人(10-31
- 豫剧春秋(109)马金凤名震豫10-31
- 豫剧春秋(60)周海水三进开封10-31
推荐关注
- 豫剧春秋(16)豫剧曾被封建官10-31
- 《豫剧春秋》书籍目录10-31
- 豫剧春秋(69)常香玉拣回一条10-31
- 豫剧春秋(25)迫不得已的选择10-31
- 豫剧春秋(32)戏曲脸谱的起源10-31
- 豫剧春秋(65)14岁的常香玉唱10-31
- 豫剧春秋(53)“河南梅兰芳”10-31
- 豫剧春秋(72)常香玉为抗美援10-31
- 豫剧春秋(105)卢殿元科班中10-31
- 豫剧春秋(15)烟花深处的春华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