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春秋(74)常派艺术传人(上)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六章
5、豫剧常派艺术的优秀传承者
豫剧常派艺术博大精深,是豫剧艺术花园里一枝娇艳美丽、常开不败的鲜花。为使常派艺术发扬光大,常香玉多年来诲人不倦,勤雕细琢,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弟子,形成一支庞大的豫剧演员队伍,成为许多豫剧团体的中坚力量。
常香玉的众多弟子中,高玉秋、孙玉菊、王希玲、虎美玲、汪荃珍、王惠、李金枝、朱桂芹、朱巧云、马兰、索海燕、范静、于波,以及孙女陈伯玲等都取得不菲的成就。
孙玉菊1941年生于开封县,1954年考入郑州市豫剧团,1956年进入河南省戏曲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郑州市豫剧团的主演之一。
1962年,孙玉菊拜常香玉为师,学习认真刻苦,悟性很高,善于对剧目、人物进行深刻的研究,演出的常派剧目不仅唱腔风格极具神韵,在表演上也有独到之处。
孙玉菊的演唱充分发挥了她本人的嗓音特点,在豪放激越中仍具细腻委婉的韵味,表演上既有细腻微小的功夫,同时又落落大方,毫无扭捏作态之感。
孙玉菊先后主演的剧目有《小二姐做梦》、《游龟山》、《破洪州》、《杨门女将》和现代戏《红灯记》、《杜鹃山》、《龙江颂》等。
1979年,38岁的孙玉菊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担任教师,为培养学生呕心沥血,卓有成效。同时,孙玉菊还涉足导演领域,先后为多个剧团导演了优秀剧目。她为优秀豫剧演员虎美玲导演的折子戏专场,不仅使虎美玲获得了梅花奖,而且还使之参加了亚洲传统戏剧国际研讨会的展览演出和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取得广泛影响。孙玉菊的得意弟子张虹,作为徐州市豫剧团的主演,1986年获得江苏省戏曲演员大赛一等奖,1990年又以《李瓶儿》一剧获得江苏省新剧目汇演表演一等奖。
张虹的嗓音宽厚明亮,圆润清丽,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自己舒展奔放、婉转回旋、明快艳丽又粗犷豪爽、高亢激昂的演唱风格,表演技巧出众,一双水袖舞得出神入化,曾两次应邀赴日本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为豫剧的传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虎美玲1946年出生在郑州的一个回民家庭,1964年毕业于郑州市戏曲学校,因成绩优异被郑州市豫剧团录用为演员。在“文革”期间,虎美玲扮演《红灯记》中的铁梅,声腔明亮圆润、表演端庄大方,在观众中造成很大影响。
“文革”后,虎美玲拜常香玉为师,潜心研究常派的艺术精华,同时又借鉴陈素真、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名家的长处,技艺大进,日臻成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虎美玲主工青衣、闺门旦,兼擅花旦、刀马旦,并能反串小生,戏路宽广,其代表剧目既有常派经典如《花木兰》、《大祭桩》、《破洪洲》、《断桥》等,又有自创剧目和移植传统剧目。虎美玲演出的新版《白蛇传》、《粉黛冤家》、《义烈女》、《宝莲灯》、《奇妙姻缘》、《五女拜寿》、《抬花轿》及现代戏《刑警四姐》、《红灯记》等都脍炙人口,引起广泛影响。1988年,虎美玲在全国首届豫剧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上,以当场亮分最高分的成绩荣获最佳演员第一名。1996、1997、1998年,虎美玲分别赴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演出,受到当地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香港大公报誉她为“美不胜收的白娘子”。
虎美玲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任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豫剧院院长,位高声隆,引得许多豫剧新秀纷纷前来投师学艺,河南的耿荣、杨红霞、马红艳、连德志,山东的刘翠芳,新疆的熊小玲等,都已成为当地剧团的“台柱”和艺术骨干,渊源自常派的“虎”派艺术呼之欲出。(未完待续)
新闻热点
- 豫剧春秋(68)洛阳一带的豫西10-31
- 豫剧春秋(78)陈素真几次被骗10-31
- 豫剧春秋(85)陈素真坎坷的中10-31
- 豫剧春秋(39)豫剧史上的模范10-31
- 《豫剧春秋》书籍目录10-31
- 豫剧春秋(66)常香玉和陈素真10-31
- 豫剧春秋(73)当之无愧的“人10-31
- 豫剧春秋(74)常派艺术传人(10-31
- 豫剧春秋(109)马金凤名震豫10-31
- 豫剧春秋(60)周海水三进开封10-31
推荐关注
- 《豫剧春秋》书籍目录10-31
- 豫剧春秋(53)“河南梅兰芳”10-31
- 豫剧春秋(105)卢殿元科班中10-31
- 豫剧春秋(65)14岁的常香玉唱10-31
- 豫剧春秋(69)常香玉拣回一条10-31
- 豫剧春秋(32)戏曲脸谱的起源10-31
- 豫剧春秋(72)常香玉为抗美援10-31
- 豫剧春秋(25)迫不得已的选择10-31
- 豫剧春秋(16)豫剧曾被封建官10-31
- 豫剧春秋(15)烟花深处的春华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