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方戏曲剧种将近二百多种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清代地方戏(1)
清代地方戏的广泛兴起得益于明末积蓄的深厚的戏曲艺术底蕴,而明王朝的猝然中断和被视为夷秋的满清入主中国,则是引发地方戏兴起的历史原因。清代地方戏是继明中叶“诸腔竞奏”局面后出现的又一个风起云涌的戏曲高潮时期。
“地方戏”的称谓出现于近代,它是对某一剧种产生并流行于该地域的一种普泛称谓。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流行区域较小、相对稳定在某些地区的戏曲剧种如福建的梨园戏、东北的拉场戏等称为“地方戏”,并成为一个约定成俗的观念。清代地方戏则广泛指称流行于清代的各种地方戏。
清代地方戏的兴起不是突然而来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发展形成的。戏曲艺术自身的积累加上各地歌舞和说唱艺术的兴起,都为清代地方戏的滋生和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必要的条件。同时,满清入关,取代明王朝政权而引发民情的震荡,则是地方戏兴起的重要时代契机。另外,社会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则促进了戏曲艺术的飞速发展,并得以广泛交流。
据统计:形成于清代的地方戏曲剧种将近二百多种,1840年以前的有梆子、皮簧、弦索和由明代生成并已衍变成为各地高腔的弋阳腔、青阳腔等,1840年以后的有花鼓、滩簧和秧歌等。如以声腔划分,可大致分为弦索腔、皮簧腔、吹拨腔调、梆子腔、乱弹腔等声腔系统。它们多是孕育于民间,滋生于乡村,而后进入城市并发展壮大,进而又流行于大江南北的。在诸多腔系之外,另有一些不属于哪类腔系的“杂腔杂调”,有采茶戏、秧歌戏、滩簧、花鼓戏等,同样有着广泛的流行范围。
清代地方戏的流行特点是“诸腔争胜”,中国戏曲史上有名的“花雅之争”便是被称为“花部”的地方戏与被称为“雅部”的昆曲之间的较量,可以说是清代地方戏之间争锋的主旋律。
“花部”与“雅部”的称谓来历于乾隆年间,当时江浙官商为了迎接乾隆南巡而在扬州设立了“花部”与“雅部”,清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载:“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自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方戏都以“花部”代称,又称为“乱弹”或“乱弹诸腔”,花雅争胜的时代则被称为“花部乱弹时代”,简称“乱弹时代”。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新闻热点
- 豫西调有哪些代表人物?08-05
- 宋金朝代时期的戏曲发展简史08-29
- “唐派”有哪些弟子?08-05
- 什么是“依字行腔”?07-31
-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09-17
-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秦汉时08-22
- 什么是“拉山膀”?07-31
- 戏曲知识试卷,你能答对几个10-31
- 京剧脸谱谱式09-20
- 什么叫“唱堂会”和“堂会戏07-31
推荐关注
- 豫剧传统戏中的“五大铡”是08-10
- 光山花鼓的渊源流变?08-12
- 什么是“看家戏”?07-31
- 什么是“跳辙”?07-31
- 什么是“喷口”?07-31
- 曹县“三张”指什么?08-05
- 戏曲中什么是“慢板二钹”?08-10
- 清代地方戏不足之处语言芜杂09-03
- 《梨园春》的“戏迷擂台赛”07-30
- 如何从唱腔体制上区别中原各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