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戏曲的孕育与形成(3)

汉前期,百戏常常在广场上聚众演出,在《汉书·武帝纪》和《西京赋》中都有记载,其中《总会仙昌》是一出优美浪漫的以神话为题材的戏曲。在百戏中,有一种以竞技——角抵为主要手段的舞台表演被戏剧史学家们称为“角抵戏”,其剧目有《东海黄公》。

秦汉时期的俳优与倡优表演活动,基本上融汇在百戏之中,据史料推测,优的活动局限于宫廷之中,他们的百戏表演只属于宫廷中的小型百戏表演。《汉书》载:宫廷里的优人很多,种类不同,分“常从倡”、“常从象人”、“秦倡员”等称谓。这一时期的优人表演有了转变,将滑稽调笑的对象转向了官吏,进入了戏剧化的表演,就是滑稽戏。滑稽戏相对于早期戏曲有了实质上的突破,优已经被指定为充当一个具体人物,而不再是以象征性为主导的表演,由此,滑稽戏可以说是全新形态的戏剧。

滑稽戏与角抵戏分别是不同类别的早期戏曲。角抵戏是生长于民间的平民戏,滑稽戏则是立足于宫廷大内的贵族戏,始终不离优的最初功用。

总概来说,中国的早期戏曲的特征是这样的:一方面呈现多元态势,另一方面表现了形态的激进性。“激进性”是指某种戏曲形态在一个时代或一定的阶段相对稳定之后,它的蜕变形态已奔赴到了另一个时代寻找自己的稳定身形,在中国的早期戏曲中,“激进性”这一艺术规律显得很活跃、明显。

汉代的音乐相对发达,汉武帝设立了专门的“乐府”机构,是采集和管理音乐歌舞的部门,这一部门采集到了大量的民间乐曲,有“相和歌”、“歌戏”等,对日后的戏曲歌唱、音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魏晋南北朝间的300多年,是在战乱和分裂中走过来的,战争导致的民族大融合,促成了各族文化的大融合。这一时期,歌舞相兼的小戏成为一个突出的品类,从百戏中脱颖而出,它继承了乐本位的基本特质,与优人之戏——滑稽戏为当时两个最大的戏曲类型。滑稽戏不断地吸收借鉴了角抵戏的养分后,角抵戏就逐渐淡出了。

歌舞相间的小戏孕育于百戏(散乐)之中,这一时期的散乐活动可以说继承了秦汉百戏杂陈的演出风尚,促进了各民族艺术的融合、交汇,再加上佛教与道教盛行,都借助这种表演艺术来传教,如此一来,歌舞百戏非常盛行。《隋书·音乐志》记录了北周歌舞活动情形:“及宣帝即位,而广召杂伎,增修百戏。鱼龙曼衍之伎,常陈殿前,累日继夜,不知休息。”书中另记载了北齐宫廷演出百戏时,各类节目多达一百多种。《洛阳伽蓝记》记载:佛道两教常“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腾,所在骈比”。另外在《三国志》、《周书》、《魏书》、《南齐书》等史书中都有对当时百戏的记载。歌舞百戏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在社会上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

本文《中国戏曲发展简史——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852.html

上一篇: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宗教 巫术 下一篇:中国戏曲发展简史——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