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宋金朝代时期的戏曲发展简史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宋金戏曲(1)

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中,宋代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所达到的高峰,是空前的。由于物质的发达,使人的精神追求反而退步,因而此时期的表演艺术区别于之前的抒情化倾向,而有着“理性高悬”的特色。
宋代的戏曲活动,分别从北宋、金、南宋几个政权统治阶段展开,在地理上分别分布于以北宋的首都汴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金代首都上京会宁府为中心的东北地区和以南宋永嘉为中心的南方地区。不同地区的戏曲形态和文化氛围都有所不同,所以分别称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南戏”。
“宋杂剧”为宋代的戏曲。“杂剧”之称早在唐代就有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杂剧泛指各类表演伎艺,到了北宋时期,杂剧与歌舞百戏有了区分,独立成为一项艺术类别。
南北两宋时期的杂剧都是有剧本的,但是都没有留传下来,只有剧目记载,在宋代人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录了南宋280本杂剧的剧目。
宋杂剧的演出形式有着生动活泼的特点,在表演形式上大致分为“滑稽戏”和“歌舞戏”两个类别,它们表现内容的方法各异,题材丰富。其中,滑稽戏所占比重较大,《宋官本杂剧段数》中的280个剧目中,绝大多数都是滑稽戏,如《眼药酸》、《急慢酸》、《四孤夜宴》、《老孤遣妲》、《睡孤》等。而歌舞戏在宋杂剧中则居于突出的地位,在《宋官本杂剧段数》中,关于歌舞戏的剧目记载,有着一多半。这类剧目的剧名多缀有大曲、法曲或词牌名,如《裴少俊伊州》、《索拜瀛府》、《棋盘法曲》等。大曲、法曲、词调以及诸宫调等都是唐宋以来盛行的乐曲。
北宋时期,宋杂剧的表演已经有了角色分工体制,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是宋杂剧的五个基本行当,还有一个名为“竹竿子”或称“参军色”的角色。宋杂剧曾出现诸多的优秀演员,在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中记载,有萧住儿、丁都赛、薛子大、薛子小、杨总惜、崔上寿等,这六名为当时的著名杂剧女演员,她们均来自于民间的勾栏瓦舍。

本文《宋金朝代时期的戏曲发展简史》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860.html

上一篇:中国戏曲发展简史——参军戏和歌舞戏2 下一篇:宋杂剧之后金朝出现亭榭式的戏台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