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宋元南戏到永嘉杂剧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宋金戏曲(3)

南宋建都在临安,温州就成了抗金的大后方。建炎四年,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逃到温州(早称永嘉),并带来一批皇族、勋亲,甚至中央政权机关和太庙神主都曾一度迁至温州。温州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使得民间艺人云集于此,演出活动兴盛。由开封逃难而来的流动艺人“路岐人”等带来了北宋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在此基础上受到宋杂剧演出体制的影响,“永嘉杂剧”便形成了。永嘉杂剧也就是“宋元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或“南曲戏文”,简称“戏文”。

关于永嘉杂剧的产生时间,有两种说法,明代祝允明的《猥谈》载:“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明代徐渭的《南词叙录》载:“始于宗光宗朝。”永嘉杂剧两种说法的产生时间相差约70年,可以说这段时间就是永嘉杂剧萌生、演变并逐渐成熟的过程。

南宋戏文最初只是一种民间小戏,在宋朝皇室南迁后发展壮大起来。最初的永嘉杂剧有约于南宋光宗时代永嘉人创作的《赵贞女》、《王魁》。南戏壮大后,迅速向四面八方流传,名声也愈加强大,甚至连首都临安都盛行起来,文人士子们都为之撰写剧目。元代刘一清的《钱塘遗事》载,当时的太学生黄可道所编写的戏文《王焕》曾盛演于临安。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永嘉杂剧在温州、杭州等地都有专门的民间书会组织编写剧本,著名的《张协状元》是温州的“九山书会”创造的。永嘉杂剧曾产生了大量的作品,不过都失传了,有记载的剧目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乐昌公主破镜重圆》、《张协状元》等。其中,《张协状元》代表了南宋时期永嘉杂剧的最高成就。

永嘉杂剧融汇了宋杂剧行当体制的长处,建立起了以生、旦为主体的“生、旦、净、末、丑、外、贴”拥有七种角色的行当体制。其演出活动均由民间职业戏班承担,戏班多以家庭为组织基础,有七、八个演职人员,这种职业戏班与诸多的业余班社组织并存。

本文《中国戏曲发展简史——宋元南戏到永嘉杂剧》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864.html

上一篇:宋杂剧之后金朝出现亭榭式的戏台 下一篇:中国戏曲发展简史——元杂剧概述
相关文章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