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春秋(82)陈素真和弟子吴碧波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八章
2、陈素真和她的弟子吴碧波
陈素真返回开封时,已是开封第二次解放的前夕,国民党要员们纷纷逃离,人心惶惶,物价飞涨,街面一片混乱。
开封沦陷时,豫声剧院改名快乐戏院,抗战胜利后,又改名和平剧院。陈素真一回开封,消息灵通的李少庵经理就找上门来,力邀陈素真到和平剧院演出。
经过一番奔波劳累,陈素真身心俱疲,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还是答应了演出邀请。
陈素真出演的戏报一贴出,人们奔走相告,立刻就成了开封城的新闻,尽管时局动荡,可戏院前还是排起了买票的长队。
重登舞台的陈素真,面对这个她第一次演出和赢得“豫剧梅兰芳”美名的地方,面对热爱她的开封老观众,百感交集。差不多5年没有唱戏、没有练功,但一到台上,陈素真立刻精神抖擞,有若神助,风采不减当年。
1949年初,陈素真应邀到郑州群星舞台演出。
群星舞台在德化街一个狭小的胡同里,舞台是简陋的席棚,能容纳两千多人,据说从来没有上过满堂。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在一个四面透风的戏院里,第一次来郑州演出的陈素真,连演一个月,不仅场场爆满,就连过道里也加满了凳子,高兴得群星舞台的于经理整天合不拢口,连说是从来没有过的旺盛景象。
在郑州,陈素真由于经理太太等作介绍人,正式收下吴桂玲为入室弟子,并给她改名吴碧波。以后,陈素真的弟子,多以这个“波”字排辈起名。
吴碧波1933年出生在开封县周朋砦村,10岁时进入和平戏院,曾师从祥符调名师赵清和,主工青衣、花旦、刀马旦,15岁时登台主演《香囊记》、《樊梨花征西》和《凌云志》等一批“樊戏”。因其唱腔扮相都酷似陈素真,又是在陈素真成名的原戏院演出,被想念陈素真的开封观众亲切地称为“小陈素真”。1948年,陈素真返回开封后,吴碧波一直为其配戏,深得陈素真喜爱,到郑州演出时也带她同行,遂收为弟子,并亲传了拿手好戏《三上轿》、《叶含嫣》、《霄壤恨》、《宇宙锋》等。1953年,深得陈派艺术真传的吴碧波加入河南省人民剧团,主演《白蛇传》,连演48天,引起巨大轰动。
吴碧波在继承豫剧祥符调传统艺术和陈派艺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体会、感悟,结合不同需要和自身的特点,不拘一格地有所发展创新。她在《香囊记》中饰演的周凤莲,借鉴了陈素真“巧穿衣”和“舞扇”的技巧,生动地表现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1979年,吴碧波与牛得草联合主演《唐知县审诰命》获得巨大的成功。吴碧波塑造的“诰命”形象,不同于她以往饰演的任何角色,打破了传统的正旦演法,融正旦、彩旦、泼旦于一体,通过不同的亮相、动作造型和特别设计的眼神、水袖等表演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具有“贵、恶、狂”品性特征的诰命夫人,拍成电影后改名《七品芝麻官》,在全国引起巨大的影响。
新闻热点
- 豫剧春秋(68)洛阳一带的豫西10-31
- 豫剧春秋(78)陈素真几次被骗10-31
- 豫剧春秋(85)陈素真坎坷的中10-31
- 豫剧春秋(39)豫剧史上的模范10-31
- 《豫剧春秋》书籍目录10-31
- 豫剧春秋(66)常香玉和陈素真10-31
- 豫剧春秋(73)当之无愧的“人10-31
- 豫剧春秋(74)常派艺术传人(10-31
- 豫剧春秋(109)马金凤名震豫10-31
- 豫剧春秋(60)周海水三进开封10-31
推荐关注
- 豫剧春秋(15)烟花深处的春华10-31
- 豫剧春秋(72)常香玉为抗美援10-31
- 豫剧春秋(32)戏曲脸谱的起源10-31
- 豫剧春秋(65)14岁的常香玉唱10-31
- 豫剧春秋(16)豫剧曾被封建官10-31
- 豫剧春秋(105)卢殿元科班中10-31
- 《豫剧春秋》书籍目录10-31
- 豫剧春秋(69)常香玉拣回一条10-31
- 豫剧春秋(53)“河南梅兰芳”10-31
- 豫剧春秋(25)迫不得已的选择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