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豫剧春秋 >

豫剧春秋(38)唱河南坠子的马双枝

豫剧春秋

樊城

第九章

3、唱河南坠子的马双枝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封的豫剧舞台上,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些知名的男旦演员陆续淡出舞台,女旦演员纷纷粉墨登场,激荡起不小的波澜。这些女演员,有许多都在豫剧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批女演员中,登台最早的,当数曾在相国寺游艺场上唱河南坠子马双枝。

马双枝本姓胡,1911年出生在开封县罗王乡的胡毛寨村。7岁那年,双枝的父亲因病去世,双枝和她的母亲失去生活来源,孤女寡母的常受族人欺负,就流落到开封市区,栖身破庙,靠乞讨度日。

在乞讨中,双枝的母亲遇到了老乡——在开封相国寺靠说河南坠子谋生的艺人马司光,就改嫁他为妻。从此,胡双枝改姓马,跟着继父赶场说书,才有了安稳的住处,才有了口饱饭吃。

河南坠子是曲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为我国十大曲种之一。据有关资料记载,开封城东的招讨营到曲兴集一带,是河南坠子的发祥地。

河南坠子由清朝嘉庆年间开封县招讨营附近小乔庄的说唱艺人乔治山从小鼓三弦发展而来。清末民初,招讨营方圆十数里内,出了不少河南坠子艺人。

河南坠子新鲜活泼,深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经在大相国寺演出而迅速流传开来,20年代传入天津、上海、沈阳,30年代传入兰州、西安,40年代传入武汉、重庆、香港等地,成为中国流行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

1930年以后,河南坠子进入兴盛时期,在天津形成了以乔清秀、程玉兰、童桂枝为代表的三大唱腔流派。其中以与乔治山一脉相承的乔派最为著名,乔派以节奏流畅、吐字清脆、唱腔悠扬婉转见长。

那时的开封大相国寺内,既是一个万姓交易市场,也是一个大游乐场,各种戏曲、曲艺、杂技异彩粉呈。除了永安、永乐、同乐、国民、醒豫等几个唱梆子戏的舞台,还有公义、顺兴、金盛、青春等几个茶园。

露天和搭棚表演的就更多了,说相声的、玩魔术的、耍猴玩长虫的、演皮影戏的、拉洋片的,说评书的、唱大鼓的、卖大力丸的,还有展览连体人的、侏儒男人娶个俊俏媳妇的、斗鸡遛狗的、打把式卖艺的、驯兽耍虫蚁的,应有尽有,竞争也很激烈。唱道情的张元才,说相声的于宏声,说快书的邓华堂,表演幻术的尤海仙,玩“跑马上竿”的马华亭、赵新春等,都在当时大大有名。

刚兴起不久的河南坠子特别受人欢迎,相国寺里,光是坠子棚就有十来座,马鸿宾、孙教玉、范礼凤、张礼翠、范志华、王礼真、党志法、张玉芝、赵翠亭、徐宝红、范丽霞等都大大有名。

马双枝跟着继父在相国寺唱坠子书,使她对河南坠子这一艺术形式十分痴迷。她聪明灵巧,记性好,学得快,不出一年,就可以顶替继父在台上唱“小段”了。马双枝手打简板一开口,声音虽然还显稚嫩,但却清脆柔媚、婉转悠扬,很受听众喜爱,纷纷多往台上扔几个赏钱。到了13岁时,马双枝已经是大相国寺曲艺舞台上的一名红角了。

本文《豫剧春秋(38)唱河南坠子的马双枝》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yjcq/3979.html

上一篇:豫剧春秋(34)“演到哪响到哪”的筱火鞭 下一篇:豫剧春秋(36)大相国寺与豫剧 马双枝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