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京剧的角色服饰

戏剧种类与特点——京剧(8)
丑行(或称小花脸、三花脸)又分为文丑、武丑。文丑又包括方巾丑、袍带丑等。丑行专演诙谐或奸恶的人物,有着戏谑、调笑的特点。文丑演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一类的角色,武丑演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等不同的行当。

角色所穿戴的服饰,包括服装、盔帽、靴鞋等,统称为“行头”。京剧的行头是中国几千年来主流服装文化的形态,有利于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

行头分为私人行头、改良行头、关羽戏行头、洋装戏行头、时装戏行头、整本戏行头和连台本戏行头等。“私人行头”为解放前京剧演员所备的各人演出所需服饰;“改良行头”是上海京剧改良运动促使京剧服饰在原有基础上改革、创新而形成的新的服饰,改良行头更能够符合时代环境和人物,在制作、造型、图案、布局、款式等各方面都有不断的变化和进步;“关羽戏行头”为头戴“老爷夫子盔”,绿绣花彩裤,绿靴,配带“青龙偃月刀”;“洋装行头”为潘月樵、夏氏兄弟、冯子和等在《新花花》、《就是我》等剧中穿西服上台;“时装戏行头”为冯子和饰演《红菱艳》中农村姑娘的布衣淡妆和王芸芳在《失足恨》中饰尚宝琳穿的流行时装;“整本戏行头”为周信芳饰演《追韩信》中的萧何,把“相貂”上珠球去掉,将原来“相貂”分做两截的部分合成一个整的,尺寸按着头形的大小,在帽子后面加上两个如意的尾子、身穿改良官衣的妆扮以及高雪樵在《驱车战将》中演南宫长万,身穿黑丝绒改良靠,靠上打铜泡,边唱边打时身上会闪闪发光;“连台本戏行头”为《封神榜》中的纣王的装饰,传统为戴王帽、穿黄蟒,被董志扬改为穿黄色大袖口袍服,肩上罩红色绣云肩连飘带,扣上大腰箍,外罩拖地黄帔,脚穿“龙靴”,面戴“脸子”狮子鼻、翘下巴,加上又粗又黑的二道刀背眉和络腮胡子,更好地突出了纣王的残暴。

不同角色行当分别有着不同的服饰装扮规定和很细的分类,区分严格。剧中不同朝代和不同地位的角色,他们的服饰各不相同,戏装的样式,是表现角色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京剧的戏服分“蟒”(包括官衣)、“靠”、“披”、“褶”等。传统戏服是以明、清服装款式为蓝本制作的,以明朝服装为基调的行头,演明朝以前历朝历代的剧目都可以用。京剧戏服的一般规律是帝王和文官穿蟒袍,武将穿靠衣,平民百姓多穿褶衣。京剧的服装色彩浓郁、明快,色彩是有讲究的:一是表现等级,帝王穿黄色,一品至四品官穿绯色,五品以下官员穿青、绿色;二是表现风俗,喜庆场面穿华贵的颜色,刑场上犯人穿红色,哀悼之服为白色;三是表现情景,林冲夜奔穿黑色,突出“夜”的气氛;四是表现精神气质,关羽红脸绿袍,表现能文能武、亦智亦勇;五是表现舞台整体美,元帅升帐,一群大将分穿红、绿、白、黑色的靠衣。

本文《京剧的角色服饰》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1013.html

上一篇:京剧服饰脸谱象征意义 下一篇:京剧种类与特点——角色与行头
相关文章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