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5年戏曲新闻 >

蔡正仁:名副其实昆曲人

昆曲中,《牡丹亭》《长生殿》堪称两部经典之作,而《长生殿》中的“唐明皇”一角则属于昆剧行当中的大官生,没有深厚功力,很难胜任。蔡正仁既是《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又是《长生殿》中那位风流倜傥的“唐明皇”。他在剧坛被誉为“小俞振飞”“活唐明皇”“昆曲第一冠生”。听说自己被评上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杰出贡献奖时,这位国宝级昆曲大家正在上海前往北京的火车上,他兴奋又有些惶恐:“这些年,我所做的其实就是一名昆曲演员应该做的,没想到政府和专家们给了我这么高的评价、这么大的荣誉和如此多的鼓励。”伴随着一贯爽朗的笑声,蔡正仁回顾了自己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他说,他要做个名副其实的昆曲人,继续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培养昆曲的下一代,发扬光大中国的昆曲艺术。

考上“昆大班”

蔡正仁在江苏震泽长大,从小就是个戏迷,看遍了京剧、越剧、锡剧、评弹、滑稽戏,却唯独没看过昆曲。七八岁时,他就开始领着弟弟妹妹学戏台上的唱念做打,有时还要把故事改编成戏,他既当导演、主演,还是小团长。“和昆曲结缘,纯属偶然。”蔡正仁回忆,因为自己“家庭成分”不好,所以上不成学,不过有一天,父亲看到了《解放日报》上“华东戏曲研究院开办昆曲演员训练班”的招生广告,想到可以让喜欢“演戏”的蔡正仁去学戏。“可惜不是京剧,看昆曲的人太少了。”当时,父亲是这么对蔡正仁说的。可去传说中的“大上海”,这对蔡正仁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他偷偷写信给在上海的舅舅,舅舅给他寄来了招生简章。初生牛犊不怕虎,12岁的蔡正仁只身踏上了去上海的应考之路。

很快就到了初试的时间,训练班只招60人,可是有几千人报考。考试当天很冷,上海的考生们穿着鲜艳的毛衣,还有蔡正仁从没见过的毛呢大衣。从小镇来的蔡正仁穿得鼓鼓囊囊又土气,但他给自己鼓劲:“土气没关系,关键有志气。”上海的小孩大多有家长陪同,蔡正仁则是单刀赴会。初试并不复杂,主要考察小孩的扮相、嗓音、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主考老师就是蔡正仁后来的恩师——“传”字辈中赫赫有名的朱传茗、沈传芷老师。老师让他唱歌,他只唱了一句,胡琴的弦就断了。老师加高调门,但始终跟不上蔡正仁的嗓音……过五关斩六将,1954年2月25日,蔡正仁终于正式来到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报到,这就是后来昆曲史上著名的“昆大班”。回忆起当初的经历,蔡正仁不禁感慨:“这就是缘分。要不是上不成学,我也不会报考学戏,不过更重要的是,当时政府决定重振昆曲,这个绝妙的机缘,正好被我遇到。”

本文《蔡正仁:名副其实昆曲人》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xinwen/2015/27720.html

上一篇:杨非:传统戏曲创新应固本清源 下一篇:“牡丹”虽好,何以为继
相关文章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