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大型原创沪剧《邓世昌》举办艺术研讨会谈题材创新

  2月14日晚,新编沪剧《邓世昌》经数度修改后,亮相天蟾逸夫舞台。 蒋迪雯摄

本报记者 诸葛漪

  从“才子佳人、小桥流水”到“英雄悲歌、大江东去”,《邓世昌》改变了观众眼中沪剧“西装旗袍戏”的印象。
  地方戏既要传承经典,又要在内容形式上拆掉“围墙”,推出属于这代人的新经典。在昨天举行的《邓世昌》艺术研讨会上,全国各地戏剧评论家、艺术家及学者不约而同围绕“创新”,就如何从拓展题材入手打开地方戏格局等方面展开思考。

  历史史实与时代精神结合

  “吴侬软语壮阳刚,撼人心魄反思图”,这是《邓世昌》留给戏剧评论家康式昭的第一印象。与李默然主演的电影《甲午风云》等不同,沪剧《邓世昌》不着重写海战,而把笔墨主要放在决战之前,令人眼前一亮。“《邓世昌》挖掘表象后潜在的深藏内蕴,为什么任何个人包括民族英雄的抗争和牺牲都无法改变甲午海战败局,解放军装备学院学生观看《邓世昌》后,会反思英雄之殇、亡国之痛。”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看了不下十遍电影《甲午风云》。他坦言,听说上海沪剧院创排《邓世昌》,曾担忧铁血悲怆的历史剧路线是否适合沪剧。看完《邓世昌》,心头的大石放下了,“过去提到甲午海战,好人、坏人界限太分明。《邓世昌》更为客观地审视历史,正反面角色都铺垫了充分的心路历程,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邓世昌》创排时逢甲午海战120周年,历史学家、军事专家围绕这场战争的最新研究成果,被主创团队吸收到剧本创作中。“《邓世昌》超越符号化概念,写出了复杂的人性与历史。”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说,“《邓世昌》将历史题材与时代精神、当下民众情怀结合,揭示‘没有清明的政治,不可能实现强国梦’,为地方戏剧创作开了先河。”

  情节“有戏”与审美年轻化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用“有戏”两个字评价《邓世昌》:“这部戏摆脱了为观念写作的窠臼。从邓世昌去不去国外留学,到他与同僚冲突、北上面见李鸿章,都充满戏剧悬念。”
  中国戏曲学会顾问薛若琳赞扬 《邓世昌》节奏有张有弛,抓住了观众的心。“邓世昌与何如真成婚一场,用新娘披上红盖头象征,简洁有力;邓世昌越级上报,力陈发展海军重要性,娓娓道来,大段演唱,又很过瘾。”
  大海是《邓世昌》反复出现的意象。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原所长王安奎看来,舞台因为大海而充满诗意,“《邓世昌》把英雄史诗、历史诗篇,化为对大海的咏叹,把整个历史看作是大海的故事,建立起宏大历史感,达到更高的美学高度。”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从《邓世昌》 看到沪剧向现代剧场继续延伸的可能性,“它的视觉和听觉都带着强烈当下审美的特征,让我们感觉到沪剧能继续获得当代年轻人的关注。《邓世昌》 没有惯常戏曲行当化的小生、青衣、老生式表演,而是活生生、个性化、带有现代审美的表演。它的主体观众已转换为当下城市青年观众群体和知识阶层群体,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换。”

本文《大型原创沪剧《邓世昌》举办艺术研讨会谈题材创新》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zixun/31473.html

上一篇:评剧名家赵俊芝盘锦收徒传承花派艺术 下一篇:福建京剧院新编京剧《赵武灵王》受热捧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