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上海沪剧院原创沪剧《邓世昌》亮相新春展演

  《邓世昌》中,朱俭扮演的邓世昌(左)成为致远舰上一名水兵。 蒋迪雯 摄

本报记者 诸葛漪

  上海沪剧院大型原创沪剧 《邓世昌》自2014年底问世,至今演出数十场。昨晚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细心的戏迷又发现了变化——邓世昌牺牲前的一段7分钟唱段不见了,全剧节奏更为紧凑,高潮环环相扣。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打磨精品得从细节上抠,一字一句有讲究,不厌百回改。

  每场演出都在思考如何打磨

  去年11月,《邓世昌》 在北京演出大获成功、好评如潮。按理说“圆满”了,按照该版本演下去就高枕无忧,但主创团队却没有满足,每场演出都在思考将戏“磨”得更完美。《邓世昌》北京演出时,舞台上,军舰爆炸,邓世昌牺牲前有一段7分钟唱段,这是沪剧传统,主角去世前都得唱上一段,抒发情怀。不过结合《邓世昌》剧情,主创团队认为,“死前抒怀”可以尝试改变——去掉这段唱,能让故事在高潮时戛然而止,回味悠长。昨天《邓世昌》的演出首次拿掉了“抒怀”唱段,茅善玉称之为实验,“如果观众感觉对了,就这么演下去;感觉不对,我们可以再加回去。”
  “新编戏节奏感很重要,一分一秒都不能松。”7分钟唱段,相对一部戏,不长,但在茅善玉看来,要成为精品,意味着得精确到每个环节。在家看电视时,茅善玉会触类旁通想到沪剧舞台:“观众拿着电视机遥控器,剧情没有吸引力,立刻换台。让年轻观众走进剧院看戏,还要中途不离场,必须讲究节奏。整场戏140分钟,偶尔变为142分钟,慢了两分钟,我们会总结,是不是哪里演得松了。如果这里松两分钟,那里松三分钟,就不成戏了。”
  《邓世昌》从北京载誉而归,微调始终没停过。今年1月初沪上演出,主创团队加强了丁汝昌一角的刻画,令角色冲突更鲜明有力。原先剧本中,丁汝昌跟随李鸿章检阅部队,是个冷出场,缺少人物介绍。现在改成借李鸿章之口,讲出丁汝昌是陆军出身,并非嫡系海军,为丁汝昌与刘步蟾的矛盾埋下伏笔。这样,在他们“掐”的时候,观众能明白前因后果。日本人策反丁汝昌一场戏,之前演出时日本人说得多,丁汝昌说得少,显得他态度暧昧。修改后,丁汝昌态度鲜明地拒绝策反。用茅善玉的话:“《邓世昌》不仅是邓世昌一个人的戏,也是当时海军群像。少了哪个角色,都会失色。”

  促成全社会认同戏曲才能繁荣

  昨晚演出后,《邓世昌》 还会有变化吗?茅善玉肯定地回答,“大动不会了,但会继续微调。”电影《甲午风云》中,李默然塑造的邓世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沪剧《邓世昌》一改西装旗袍戏传统,演绎历史题材家国情怀,一年里演出数十场,让沪剧院上下感到振奋,“老观众没有排斥《邓世昌》,能够接受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段;年轻观众也欢迎沪剧新探索,觉得《邓世昌》唱出了中国人应该有的精气神。”茅善玉正在酝酿新一年《邓世昌》演出计划,多下基层,多去部队,目标是把《邓世昌》打造成沪剧新经典,“把《邓世昌》修改成熟,一代代人都可以演下去,是我们这代沪剧人留给后辈的财富。”

本文《上海沪剧院原创沪剧《邓世昌》亮相新春展演》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zixun/31329.html

上一篇:上京创排《兰陵王》《陈然》 金喜全将身扎大靠开打 下一篇:新春探访越剧前辈——说起戏, 她们永远不老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