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大全 > 豫剧大全 > 豫剧名家 >

陈素真坎坷的中年岁月

陈素真坎坷的中年岁月

就像有山峰就有低谷一样,陈素真的一生充满起伏曲折。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时,陈素真因在继父陈玉亭的老家——开封东郊南北店村考察,看到农民挨饿、干部霸道的情形,如实写了一份“调查报告”送交有关部门,成了她“攻击合作化、污蔑统购统销、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铁板钢证,受到严酷批判,人身自由一度被限制,《戏剧报》发表了《陈素真的反动面目彻底暴露》的文章,《河南日报》也不甘落后,除发表文章外,还登载了丑化陈素真的漫画。

从“反右”斗争中脱身后,陈素真来到河北,在享受“右派”待遇的同时,继续到各地演出。

1960年,陈素真到北京演出,身为京剧“龙票”的末代皇帝溥仪的亲叔叔载涛看了陈素真的演出后,因之对豫剧大感兴趣,和陈素真多有交往。一天,陈素真在载涛的家里,适逢溥仪来吃晚饭。因陈素真的丈夫赵玉林是满人贵族后裔,载涛和溥仪都把她当作了“自己人”。

溥仪的“皇帝”当得很窝囊,但也算得上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应陈素真所求,引经据典地给她的5个儿子虎、豹、龙、鹤、狮依辈份分别起大名闿泉、闿山、闿纹、闿寿、闿骢。

1958年,陈素真应邀赴邯郸专区戏校任教,对牛淑贤、胡小凤等青年优秀演员传技授艺,勤加培养。1961年,陈素真随河北省豫剧团调往天津,天津市以该团为班底成立了天津市豫剧团,陈素真依旧担负起培养演员的重任。

从此,陈素真把家安在了天津。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刚过,生活有所好转,政治上也有所松动,陈素真回到了阔别五年的郑州,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在20世纪30年代,开封就曾流传过“看看狗妞甩大辫,强似肚子吃饱饭”的顺口溜。这时,人们的肚子刚能吃饱,看陈素真演出的热情极度高涨,20天的戏票不到3天便被抢购一空,剧场里人满为患,加座、加站票都满足不了观众的要求,最后三天的戏只好改在大石桥露天剧场演出。

最后演《三拂袖》告别戏那场,观众数以万计,连剧场周围的房顶上、树杈上都站满了人。演出结束后,观众一直鼓掌不离开,尤其是那些随省会迁来郑州的开封老观众,热情更高。陈素真接连唱了几段,观众就是不走。陈素真受观众的激情渲染,又出来演唱了一段她的成名戏《三上轿》,观众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待陈素真卸完妆走出化妆室,大批一直等着她的观众,一拥而上,把她高举在头顶,一直举到她乘坐的汽车前,周围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如同波涌浪翻。

1964年之后,中国的政治气候越来越紧张,一些传统剧目禁演,陈素真也理所当然地被赶下舞台。“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开始,她就成了牛鬼蛇神,从戏台上万人拥戴的大主演,变成提水扫地甚至给同屋住的演员倒尿盆的勤杂工……

到了1970年,陈素真更因为曾骂过文艺旗手江青,而被无产阶级“专政”,全家人被注销了城市户口,在天津东郊军粮城公社二村当了9年零3个月的农民。期间,品学兼优的二儿子铁豹(闿山)被大队党支部推荐上大学,却因“政审”取消了入学资格而卧轨自杀。噩耗传来,经历无数风雨的陈素真,一夜之间,头上又增添一层霜色。(来源 樊城《豫剧春秋》第十八章)

本文《陈素真坎坷的中年岁月》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yuju/mingjia/3364.html

上一篇:一只记入豫剧历史的粗陶水罐--马金凤 下一篇:樊粹庭不但打名演员,也打自己的耳光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