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顶峰之后难掩“美人”迟暮?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黄梅戏的荣耀,但同时也在警示:顶峰之后的黄梅戏,不管我们承认与否,都难掩草木凋零、美人迟暮的叹息,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黄梅戏产业发展滞后,多依靠政府扶持为生。
被誉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安徽地方戏——黄梅戏,因其存在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政协委员周天虹日前呼吁,要想让黄梅戏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与市场相结合,走黄梅戏的创意产业化路子势在必行,并建议在省会合肥打造黄梅戏影视文化特区。
动人心魄的艺术之美“安徽是一块戏剧艺术的沃土,安徽的地方戏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唱腔淳朴流畅、明快抒情,表演质朴细腻、清新活泼。 ”周天虹介绍说,1955年,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的风靡将黄梅戏的风姿和魅力传遍大江南北;1988年,胡连翠导演独创了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这个崭新的艺术品牌,将黄梅戏与音乐电视剧相结合,情景交融,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之美,为黄梅戏走出安徽、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头越”还需另辟蹊径
昔日的荣耀也在警示:今日的黄梅戏不管承认与否,都举步维艰,黄梅戏产业发展滞后,多依靠政府扶持为生。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黄梅戏艺术,周天虹建议在省会合肥选取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良、富有一定人文气息的区域打造黄梅戏影视文化特区,走创意产业化路子,“这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
精制安徽黄梅戏文化名片“在功能定位上,特区应立足于弘扬展示黄梅戏影视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大力推动文化与符合环评的农业、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个满足百姓文化休闲需求的文化园、培育和聚集青年文化艺术创意人才的孵化器、吸引艺术名家驻足打磨艺术精品的‘创作室’,从而提升城市品位,拉动居民消费,扩大就业渠道。 ”周天虹说,特区内可以设立黄梅戏影视基地、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工作室、学术交流中心、黄梅戏影视博物馆、放映厅、演艺舞台等文化设施,定期举办公益讲座、艺术沙龙等活动,为设计者提供创作空间和音像资料等服务,为表演团体和演艺新秀提供演出场所,为毕业季的大学生提供展示和实践平台。
从“唤起乡愁”情感记忆着手
新闻热点
- 天津京剧院琴师吕玉勇喜收新01-09
-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10月开启团庆07-28
- 京剧程派名票张继安收徒仪式04-18
- 九九重阳节京剧老艺术家演唱10-04
- 评剧名家罗慧琴专场演唱会举07-28
- 春晚导演惨遭吐槽:你看TFBO01-28
- 毕春芳90华诞越剧毕派艺术专场07-18
- 上戏白衣校草丁舟杰甜美笑容08-10
- 大型廉政豫剧《张伯行》首演08-30
- 沪剧缘何与曹禺频频结缘?09-24
推荐关注
- 中华戏曲人气之星在深颁奖07-13
- 苏州昆剧院推出建院60周年系列07-18
- 专家纵论《借女巧配》不凡“07-13
- 全球华人粤剧私伙局6月齐聚广05-05
- 北京曲剧《黄叶红楼》坚守经09-18
- 中国儿艺举办第二届新春儿童02-18
- 汇集11种地方戏曲持续送欢乐07-15
- 大型豫剧《魏敬夫人》在信阳08-16
- 30年前京剧在南京有多火?“黄05-05
- 《审头刺汤》呈现京剧之美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