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布鲁克做减法 小叙事中研究人自身
涨姿势
对中国戏剧来说,《惊奇的山谷》是一个契机,一个借由彼得-布鲁克的导引而进入现代戏剧场域的契机。在布鲁克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对真理的探索从未停止。以前我将布鲁克的剧场实践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而在《惊奇的山谷》之后,我想可以加上一个第四时期了。
前三时期:传统、颠覆、国际化
从初涉剧场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是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传统。这近二十年对彼得-布鲁克的剧场生涯来说是草创和铺垫。最能体现这一时期成就的是他和保罗·斯科菲尔德合作的《李尔王》。
但在登峰造极的《李尔王》中,我们还没有看到明显的布鲁克风格。直到1970年,《仲夏夜之梦》的横空出世彻底刷新了当时的戏剧视界。其舞美被英国《卫报》评为二十世纪十大舞美设计之一,根本性地改变了人们对戏剧表演方式的观念。这一时期布鲁克创作的核心是颠覆、实验和革命。《仲夏夜之梦》标志着布鲁克风格的形成。
前两个时期主要以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合作为基点。而随着布鲁克离开保守的英国,到巴黎成立国际戏剧研究中心,他开始了生涯的第三个时期。国际化合作、对表演的探索日益本质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这一时期作品众多,其中《摩柯婆罗多》(1985)和《哈姆雷特的悲剧》(2000)是代表作。
《哈姆雷特的悲剧》更是一部集大成的巅峰之作。很遗憾,当时还没有林兆华戏剧邀请展,所以这部大作未能来中国巡演。演员阵容堪称豪华,主演莱斯特是一位年轻的天才,就连饰演巡回剧团演员这样小角色的都是阿库-汉姆这样的现代舞大师。在这部戏中,打破了所谓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的樊篱,表演就是表演,自有其真意。用各个国家的演员,是为了超越语言的局限,进入最本质的无差别的表演状态。林兆华希望中国演员达到的各种要求,如既在角色里、又不失演员的自我,不表演的表演等,几乎都可以在这部戏中找到印证。
第四时期:游戏、自由、小叙事
今天看来,从《碎打贝克特》《魔笛》,到《惊奇的山谷》,布鲁克进入了第四个时期,游戏和自由。他不再关心那些宏大命题,转而做起了小叙事。在生活图景日益零碎化的今天,小叙事其实更贴切。布鲁克总是在感受着时代的氛围。做减法的同时,就是做加法。于是,一些新的意义出现了。
《惊奇的山谷》是布鲁克探索同一个主题的三部曲之一。从1992年的《那个男人》(The Man Who),到1998年的《我是一个现象》(I‘m a Phenomenon),再到最近的《惊奇的山谷》,向内看,研究人自身,是这一系列作品的旨归。
新闻热点
- “炫彩流云”王彩云京胡演奏09-21
- 京剧名家黄正勤先生病逝 享年10-17
- 京剧老生名家安云武先生首开07-30
- 越剧界院团长齐聚上海探讨越08-18
- 豫剧新秀李多伟开专场08-11
- 昆曲有两张面孔:一面守旧如07-30
- 晋剧名家武凌云王春梅夫妻双07-30
- 越剧《舞台姐妹情》首演获赞08-18
- 吴小如毕生收藏 975张京剧老唱12-02
- 越剧名家王君安、陶琪联袂收08-30
推荐关注
- 陕西省京剧院文化惠民演出华10-17
- 纪念汪本贞先生百年诞辰系列10-17
- 京剧武生名家叶金援先生喜收07-30
- 澳门版歌剧《浮士德》制作不11-02
- 在小剧场,见识“最癫狂”的12-06
- 歌剧《方志敏》首演 演绎历史12-28
- 《中国京剧》杂志2015年第九期08-27
- 天津评剧院11月来沈阳演出两部10-17
- 当代昆曲名家苏州集体收徒传10-17
- “戏剧实践课”走进国话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