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抑或是复兴戏曲的一种模式
众筹拍电影、众筹开发游戏、众筹出版图书……原本属于金融领域的众筹概念,如今频频引入文艺界。上海评弹团正在筹备的中篇评弹《林徽因》,也将采取众筹模式,成为评弹界“第一筹”。
评弹《林徽因》的众筹,由上海评弹团持股10%至20%,主创及演员与项目“捆绑”在一起,同时吸引社会关心支持评弹的人士参与,演出打破以往新作只演30场惯例,用至少50场的演出成效,去验证股东加入对作品的营销作用。
众筹评弹新作,与其说是创新融资形式,还不如说是吸引更多社会有识之士来关注关心评弹艺术,让评弹这个古老幽香的艺术种类,在更好更新的文化生态中生长。由此看出主办方的前瞻和魄力,有足够的底气和运作能力,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和前期分析,才会有如此大的创新手笔。
扶持戏曲新作,需要底气、魄力和闯劲,从剧本、投入到市场营销,都可尝试新的模式,犹如科技产品的孵化和生产,看准了的,就大胆试、大胆闯,抓取成功的机遇,去获取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文艺产品的投入产出,也应遵循同样法则,如果一味依靠政府投入或等待文化基金会扶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甚至错失良机,只有真正依靠市场同时通过市场和观众检验的艺术产品,才算是成功的艺术产品。
艺术产品众筹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剧本是否接地气有内涵有新意,符合现今观众的“胃口”,市场才能广为接受,演出口碑才能延伸开来。年初京剧张火丁个人演出专场一票难求,6月份2场昆曲《春江花月夜》演出通宵排队购票,沪剧《挑山女人》在长三角连演200场还欲罢不能的现状,说明好的戏曲演出,非常有市场有观众有口碑,如果引入众筹方式,肯定会赢得更大的产业效应和传播作为。
“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百姓多元化的欣赏口味,看似“小众”的京昆、评弹、越剧等戏曲样式,如果具备过硬的剧本、演员扎实的功底、不断创新的舞台效果,完全可通过众筹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去探索一条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路径,从市场运作的前景来看,抑或是一个检验戏曲艺术能否被市场接受和助推其复兴壮大的全新样式。(王洪)
(摘自 《解放日报》)
相关文章
新闻热点
- “炫彩流云”王彩云京胡演奏09-21
- 京剧名家黄正勤先生病逝 享年10-17
- 京剧老生名家安云武先生首开07-30
- 越剧界院团长齐聚上海探讨越08-18
- 豫剧新秀李多伟开专场08-11
- 昆曲有两张面孔:一面守旧如07-30
- 晋剧名家武凌云王春梅夫妻双07-30
- 越剧《舞台姐妹情》首演获赞08-18
- 吴小如毕生收藏 975张京剧老唱12-02
- 越剧名家王君安、陶琪联袂收08-30
推荐关注
- 天津评剧院11月来沈阳演出两部10-17
- 陕西省京剧院文化惠民演出华10-17
- 歌剧《方志敏》首演 演绎历史12-28
- 纪念汪本贞先生百年诞辰系列10-17
- “戏剧实践课”走进国话11-02
- 澳门版歌剧《浮士德》制作不11-02
- 京剧武生名家叶金援先生喜收07-30
- 当代昆曲名家苏州集体收徒传10-17
- 在小剧场,见识“最癫狂”的12-06
- 《中国京剧》杂志2015年第九期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