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创新如何闯过市场关?
正在天津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力求在观众中刮起一场“看新戏”的潮流。在33个京剧院团参演的26台剧目、5台祝贺演出剧目中,既有精心整理和改编的传统剧,又有体现民族精神的新编历史剧,也有反映时代精神的现代剧,集中体现了京剧艺术工作者近年来的“创新”成果。 与往届不同,本届京剧节取消了评奖环节,加强了评论研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每一部参演剧目进行逐一点评。专家不但从演出的质量上给予评价,还围绕着新时代下京剧传承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什么一些新剧目经受不住市场的考验?传统艺术如何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京剧传承需要坚持什么、创新什么?专家的意见深刻而犀利。
观众不是喜欢“老”而是喜欢“经典”
梅葆玖:京剧要姓“京”
在此次京剧节的几场演出现场,记者都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多数观众为中老年群体,青年观众少之又少。受众群缺少新鲜血液补充,就意味着未来市场的萎缩。这一现状可以说是当今很多传统艺术都遇到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也遇到了几位80后、90后戏迷,杨颖便是其中之一。他热爱京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喜欢,从小就跟着长辈一起听戏,被家庭环境熏陶。在年轻戏迷中,这样的生活经历似乎发生在他们每个人身上。在杨颖看来,京剧传承需要“氛围培养”。正如目前很多年轻人喜欢流行文化的原因,其实一部分是由于身边总可以接触到。所以,京剧作为国粹,需要继承和发扬,艺术工作者就要发挥自身优势,让京剧更多地进校园、进社区,让年轻人有更多接触京剧的机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在面对喜欢听新戏还是老戏的问题时,他说:“我本人还是喜欢传统的东西,因为现在新戏能够成为经典的太少了,很多都是转瞬即逝,禁不起观众和社会检验。一些新的剧目为了吸引眼球融入了过多现代元素,比如交响乐、新的舞台技术,很多东西大家认为不伦不类,反而不能留住观众了。”
当京剧由百年前的流行成为如今的经典艺术,当五花八门的娱乐产品占据了年轻人生活,京剧又如何在年轻人群中争得一席之地呢?
此次京剧节,中国戏曲学院带来了创新版新媒体京剧《梅兰霓裳》,该剧由梅葆玖先生担任艺术指导,根据梅兰芳代表剧目《太真外传》改编,保留了原剧中十几个梅派经典唱段并融入多媒体技术,以三维虚拟影像代替了实物道具布景,环绕立体声技术让观众如身临其境,令观众在体会现代声光电技术带来的美感同时,享受国粹的经典之美。
梅葆玖先生说:“天津是对京剧艺术认知最深、观众了解爱好京剧的这么一个码头。我们这次带来的改编剧《梅兰霓裳》,运用现代技术代替繁琐布景,但是唱腔、音乐、舞蹈都继承了,观众看完之后非常喜欢。我们在保留了传统经典内容的同时,更丰富了乐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能够喜欢,多来认知甚至是多来唱,这样才能让观众越聚越多。但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将传统继承好了之后,再来创新,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不行。我特别希望年轻人多来接触京剧艺术,我现在也带学生,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要先把自己的行当扎扎实实学好,再来谈创新,这样就不会本末倒置,不会离开传统。” 如今市场,很多观众喜欢听老段子,对创新剧目不感冒,但是京剧的发展又必须有新的内容进行充实,面对这样的矛盾,梅葆玖先生并不担心,他说:京剧如果没有老的基础就创不出新来,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如何运用现代传播的手段,让老的东西被更多的人接受,让更多人喜欢。我父亲一辈子都在创新,梅派到今天也还在发展。但是永远要记住,京剧姓“京”。
有些创新剧为什么没市场
王平:新戏要靠市场打磨精炼
近些年来,天津京剧院一直在创作剧目上下大功夫,打造了一批经典的新剧目,如《华子良》《妈祖》《护国将军》《香莲案》先后荣获全国各项大奖,不仅如此,这些新剧还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票房,《华子良》已经演出五百余场,演了14年之久,至今还在上演。
对于很多创新剧甚至是获奖剧难以赢得市场的尴尬现状,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一部新剧,从创作到成熟,是需要不断在演出中打磨的。不得不说,有一部分创作剧目,就不是为了演出、为了市场而作的。有些院团自身行当不齐全,各种配套不全,创编新剧时也没有从自身演出条件出发,于是临时借调外院团的演员,临时搭建创作班子。这样的创编剧怎么能够长期演出呢?没有长期演出,市场效应也难以达到,可能很多人还没有听说过这部戏,该戏就已经退出市场了。此外,由于经常外借演员,就减少了本院团演员的演出机会,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一个院团要壮大,还是要培养自己的演员。 此次京剧节,天津京剧院的新剧《康熙大帝》作为闭幕演出大剧,王平表示,这部剧我们依然没有请大腕儿,我是院长,也可以说是一名小有名气的中年演员,这部剧,我希望自己能够带领一堂的年轻人,让年轻演员有更多机会进行更多的尝试。
谈到一部创作剧目赢得市场的因素,王平总结了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故事,大家是不是都知道这个故事,一说林则徐,一说康熙,大家基本就都能了解大致的故事,无形中观众就可以勾勒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一说王小二,观众就会问“谁啊”,“我去不去看啊”。第二,再新的戏,也要有京剧独特的风格,比如好听的唱腔、京剧的程式化,京剧的四功五法有没有在剧中体现。这部剧有没有清晰的风格?是载歌载舞,是以唱为主,还是以武戏为主?第三,能通过故事,传达更多的思想,这种思想能不能与观众的想法相互契合,也就是接不接地气?如果这几点剧目本身都具备,那就可以引起观众的兴趣,但是要想成功赢得市场,还要将剧目反复演,要经得起观众推敲。为什么京剧二百多年,演来演去,一批传统剧目经久不衰?京剧不是流行,它必须要反复演,在推敲中成为精品,还要经得住市场“品尝”,从而成为一部好的剧目,成为一部能够流传的剧目。一部戏常演不衰才能够有影响力,同时经济效益才能出来。
“京剧创作要务实。古董为什么价值连城,是因为它多年的沧桑和风雨的捶打磨炼。京剧同仁真的需要塌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京剧不是宣教,京剧需要通过感人的故事影响人,给人以启迪,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那么京剧才会有生命力。我经常在排练场问演员,这么演你觉得有意思吗?演员自己表演时都像是完成一种规定动作,不能投入,那么这个戏只能说是完成了,不完美。很多事欲速则不达,一部好剧必须通过市场磨炼,通过时间沉淀。”王平说。
有些观众不喜欢看新编京剧,是因为觉得太拖沓,不够精彩。对此,王平表示:“京剧是国粹,究竟‘粹’到什么程度?京剧应该是很精辟的、是精炼的。有些创作剧目,唱了很长一段,唱不完还接着说。把老百姓的理解能力想得太低了。创作还是要回归京剧的规律,找到京剧的精、气、神。精,不仅是精神面貌,还是要精炼,把水分拧干;气,找到京剧舞台的气场,找到感动观众的点;神,应该让观众看完戏后得到精神上的补充。”
拓展市场需多与“黑头发”观众沟通
马博敏:以年轻人的方式吸引年轻人
在采访中,很多不喜欢京剧的年轻人向记者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京剧所表现的内容,很多都是以古代人的思维方式讲述的老故事,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思想感情,与当今青年快节奏的生活对接不上,难以产生共鸣。
对此,在观看完天津青年京剧团表演的《钦差林则徐》后,上海市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表示:艺术是百花齐放的,它所面对的观众是不一样的。因此就要考虑你所面对的观众,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剧目,什么样的演员表演,才能够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我觉得《钦差林则徐》这部戏非常接地气,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一个英雄形象。作为一个新创的剧目,它强化了戏剧性、强化了节奏、强化了演员的情感表达张力,我认为这些都是适合青年的一种表现方式。因此,我觉得这部戏应该多到学校去,让更多的年轻人去接触这个戏,从而热爱京剧艺术。
近几年,从上海、浙江刮起了一股昆曲热潮,经过时尚包装的昆曲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青年人逐渐将听昆曲看作是一件时髦的事情。那么,京剧可否借鉴这种模式呢?
对此,马博敏分析:昆曲也是分两种,一种是很时尚的表达方式,一种是很传统的,观众群不一样,各取所需。只要不违背大的规则,不要面目全非,根据不同的需求,运用不同的展示方式,有何不可呢?如今,京剧工作者需要引导青年人懂得民族艺术的精粹是什么。这成百上千年的艺术与历史积淀,应该让年轻人通过理解从而去珍爱它。此外,要赋予这些传统艺术新的内涵,要让年轻人知道,这些艺术是活生生的。例如,当年《曹操与杨修》到北京演出,开始大学生是不接受的,他们认为这些戏是爷爷奶奶们看的,但是,当他们走进剧场,看到这样一种面目全新的京剧展示,都激动万分,掌声雷动几十次,演员谢幕谢了二十分钟。学生跳到台上去,要主要演员签名。这就说明,传统京剧艺术和年轻人之间是有隔阂的,如果把这个隔阂拿掉,搭一座桥,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和热爱京剧艺术的。我有一个观点,不需要所有的人都成戏迷,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是有责任了解一下自己的民族文化的。
谈到一部创新京剧成功的因素,马博敏多次提到了“情感表达的外化”,因为现代的戏剧需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而他们的情感表达更倾向于直来直去,所以这种情感表达外化的工作需要更细致,更准确,更有爆发力。如果这样做,我相信会有很多人说“我看懂了”,明白的东西大家才能够有期待。如果大家反应“很好,但是我看不懂”,可能就会把很多观众拒之门外了。此外,对于如何推广京剧艺术,我觉得还是需要京剧工作者想一些方法的,因为人们接受新事物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就像上课一样,如果一上来就讲高级内容,就会两眼一抹黑,看不明白。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人一旦有了兴趣,自然就有深层次的追求。各个院团需要利用自身优势,去拓展经营和推广的渠道,比如通过京剧进校园活动,比如利用微博微信。在上海,一些青年演员,就自己发微博,主动和青年交流,去大学讲座,教学相长,自身水平提高了,交了很多朋友,他的观众就渐渐多了起来,“黑头发”观众就多起来了。(胡春萌)(摘自 《天津日报》)
新闻热点
- 梅葆玖当选北京京剧院艺委会10-09
- 多伦多百年老剧场演绎中国京10-04
- 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11-14
- “青春国戏——2014京剧系教学10-20
- 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的由来和发07-25
- 浅谈京剧中梅派唱腔独特的艺11-02
- 为什么京剧中要有七行七科11-02
- 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节目单11-14
- 京剧的特点11-04
- 张艺兴《老九门》演技差?帅07-13
推荐关注
- 京剧人话剧《网子》 演绎梨园12-29
- 张艺兴《老九门》演技差?帅07-13
- 在创新中传承京剧11-24
- 美猴王当领队11-04
- 浅谈京剧中梅派唱腔独特的艺11-02
- 《中国京剧》杂志2014年第九期10-13
- 现代京剧《烟台解放》上演 再08-26
- 国家京剧院举办慰问首都劳模07-11
- 陈少云领衔《金缕曲》11-04
- 广西戏剧院选派骨干赴国家京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