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大全 > 京剧大全 > 京剧新闻 >

浅谈京剧中梅派唱腔独特的艺术魅力

任何剧种唱腔艺术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唱腔树立的音乐形象最具活力,能够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情感。京剧艺术讲究唱、念、做、打、舞,唱腔首屈一指,表现力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唱念的音韵兼容并蓄,汲取了各种戏剧唱腔的优点。京剧在(乾隆)徽班进京时期兼容了昆、京、秦等多种声腔,它采用了北京音、湖广音相结合的舞台语音,所以京剧的唱腔和念白是在湖广与安徽的方言基础上形成的,为适应北京的观众溶入了京音。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够接受京剧,为京剧走向全国,成为国剧奠定了基础。梅派唱腔是梅派艺术的精髓。梅兰芳较好地发扬了京剧唱念风格,而且潜心研究,继承了王派创始人王瑶卿将青衣、花旦揉合在一起的传统,创造了甜润、平和、优美、动听的梅腔。他一反过去青衣“抱着肚子傻唱”的旧传统。创造了歌舞并重的新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功绩在于把青衣、花旦、闺门旦、贴旦、刀马旦等旦角各行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全面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花旦这一新的行当,大大丰富了旦角唱腔的优美旋律。

一、旋律质朴,流畅自然

梅派唱腔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具有端庄娴雅的古典美,平和中正、圆熟匀称、蕴藉流畅、恰到好处。在总体上把握众多“模块”的排列、堆砌,浑然一体的整体架构。梅先生主张:歌唱音乐,结构第一,如同作文、做诗、写字绘画、研究布局、章法,因而繁简、单双安排得当,工尺高低衔接好比上下楼梯拾级而登,顺流而下。它的整体形成,是在前辈艺术家陈德霖、时小福的艺术基础上,吸收了王瑶卿的艺术之长,逐渐磨去了过于方正的棱角之处,以润腔方式和行腔规律,创出了从容含蓄、韵味醇厚的唱腔体系。不用任何加“花”的手段,如:颤音、滑音和装饰音,不行险腔和怪腔,不强调使用闪、垛、顿、拖等讨俏的技法,而是使其自然流畅。已故著名梅派票友包幼蝶先生说:“梅派唱腔有单纯朴素、大方自然、明朗圆满、干净利落、吐字清楚、虚实分明的特点”。

梅派唱腔易学难工。易学的原因在于唱腔的旋律比较通俗、流畅、大众化,没有险腔和怪腔,因而比较容易学,单就某一唱段旋律的掌握,恐怕用不了多大功夫;难工的原因在于其难以捉摸的特点,出“梅味” 的行腔、润腔技法难以掌握,难得要领。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学梅者感到梅腔平淡无味而丧失兴趣,再加上梅腔极少讨俏的“花腔”和卖弄嗓子的“高腔”、“险腔”,因而导致一些原先爱好梅派的人半途而废地改学别派。

二、频率平缓,连弧推进

梅派声腔显示的音频,较为平缓,很少大起大落。它的精彩之处往往不在于频率的畸高畸低、突快突慢,而在于”处事不惊”,”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音频的连弧推进形成梅派唱腔”圆”的艺术的一大因素。例如《霸王别姬》”南梆子” 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一句;又如:《贵妃醉酒》中一曲优美的绝唱,这不仅在于旋律设计的精到、独特。通篇用“四平调”,还在于梅派唱腔高超的润腔手法,使人感到分外动听、悦耳。这出戏的第一段唱,梅先生在“海”、“轮”、“转”、“见”、“兔”、“空”、“恰”及“娥”字的行腔中,使用“弧圈”式润腔的方法,活现出一轮明月当空的夜色美景,令人陶醉、神往,也把杨贵妃心旷神怡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小腔细腻,规律可循

行腔时用好小腔,犹如琴师的手法一样,在特定的地方运用小技法能起到画龙点睛、引人入胜的神妙作用,犹如天空行云、清溪流水。梅派的小腔十分丰富、细腻,并有规律可循。归纳他的小腔法大致有颠、挑、压、落、断音等。

1、颠音。如:《宇宙锋》中“抓花容”采用了 “一挑两颠” 不仅使唱腔得以美化,而且进一步深化了人物的感情;

2、挑音。音往上行谓挑音,有不花而干净的特征;

3、压音。为了分清唱腔的层次,增加人物的妩媚情感,在拖腔中用压的办法,这样会感觉到腔虽长而不散;

4、落音。在唱腔的一个段落之处(无论是半句还是整句),在腔尽结尾的一刹那,要有落音或断音。梅派行腔要求“落”要柔美,“断”要干净。

5、断。“断” 是梅派行腔的又一特点。何谓“断”,就是至此打住,不拖泥带水。如:《穆桂英挂帅》“导板” 中 “大炮三声”的“炮”字,行腔到7 6时,就要“断住”,继续拖或加其它花腔,就是画蛇添足。 四、字腔一体,贴切新颖 梅先生精通音律,吐字讲究五音、四呼、四声,但不拘泥,在字音与唱腔的相互衔接一体上,十分讲究。他以皮黄的唱法为底功,在这个基础上又吸收昆曲的唱法,字咬得灵活、清真,梅派唱腔的每一个字都是出口就由字头转到字腹,听起来非常自然,接近生活。梅派在字腔处理上有三点: 1、阳平高唱。梅派咬字以京音为主,具有亲切、活泼之感。梅先生敢于创新,他的阳平高唱是梅派唱腔的亮点和精彩之处。如《女起解》“反二黄慢板”首字的“崇”和《三堂会审》“散板”首字“来”、《黛玉葬花》“西皮慢板”中两句的首字“随”和“红”,等等,均用的是高唱法。 2、京音趋势明显。梅派在推进京剧音韵京音化问题上一直起着率先作用,他在传统声腔与现代汉语音的结合上不乏为成功的范例。如:《霸王别姬》“南梆子”中有二十多个去声字,其中“睡、外、步、落、色、适、听”等字就是用的京音;

3、归韵方法独特。艺术家在字的归韵收声上,总是把一个字的切音(字头)唱得长,本音(字腹)出现却很短。梅派改变了这种归韵陋习,把每一个字都是一出口就由字头转到字腹,然后以字腹行腔到韵尾(收声),听起来自然贴切。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他对京剧的发展和改革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梅先生对京剧旦角的唱腔,表演和服饰,做了很多创造性的改革和创新。梅先生的优美大方的唱腔,雍容华贵的表演,对京剧的影响是极大的。梅先生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也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梅派京剧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永载史册。

本文《浅谈京剧中梅派唱腔独特的艺术魅力》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jingju/zixun/4509.html

上一篇:京剧服装——女官服 下一篇:讲讲在表演中时常会用到的京剧曲牌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