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曲终人未散
提起戏曲,时下许多人多半都不是很熟悉。据老人们讲,曾经,川剧、木偶戏、皮影戏、曲艺等民间戏曲就好比是现在的流行歌曲、影院电影,非常受人欢迎。那些唱腔优美、词句典雅的传统戏曲,不仅蕴涵着一代代戏曲艺人的潜心打造和反复磨砺,更积淀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民族艺术的菁华。
可惜的是,随着各种娱乐方式的盛行,文艺演出的市场格局也多以票房定乾坤,尽管借着“非遗”的机遇,传统戏曲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就整个戏曲市场而言,整体状况却不容乐观。专业戏曲演员的稀有,伴奏人员的稀缺,演出平台的稀少,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策划、包装和宣传,让人对戏曲产生隔膜就在所难免。
近两年来,我观看了不少大邑组织开展的“百姓故事会暨歌舞大邑·运动大邑”活动,颇有所感。又借着《大邑文艺》吹起的这场东风,和大家分享曾经活跃于大邑的四类民间戏曲。
一为川剧。清朝中期,川剧在大邑流行起来,各场镇都建起戏台,赶场的人站在街上即可听戏看戏。当时,戏台上主要唱《朱紫国》《金山寺》《劈山救母》等神话故事剧。清道光年间出生的北街人乐春,家境贫寒,弃儒学艺,拜在名师门下,专攻丑角,名噪四川,号称川剧“丑角鼻祖”。1973年,大邑川剧团演出的川剧《收租院》刚一问世,就引起轰动,不仅在新津、温江等附近区县演出,还远赴绵阳、乐山、重庆演出。
二为木偶戏。演出时,木偶艺人给木偶们穿上古戏服装,用三根小棍分别操纵木偶的头、手、脚进行表演。表演舞台一般为一长六尺、高四尺、宽三尺的木架,再用长、宽、高适度的被单把左、右、前三方围起来。木偶艺人们在围幕内操纵木偶,观众坐在外面只能看见木偶活动而见不到木偶艺人。演出时,木偶艺人既要操纵木偶,又要敲打乐器,还要担任剧中人物的唱腔、道白任务,算的上多才多艺。民国时期,新场罗琢丰、罗琢成两兄弟从事木偶戏表演,很受群众赞赏。
三为皮影戏。演出皮影戏时,皮影操作者坐在幕后,边唱边拨动皮影。唱腔圆润高朗,手法灵巧轻快,影象生动活泼。如演《情探》时,皮影操作者以巧妙手法让王魁将自己的状元帽揭下来放在桌上,架起二郎腿,手托面腮作假寐状;演《水淹金山寺》时,在皮影操作者的操作下,鱼、龟、虾、蚌在波涛汹涌的浪花里时沉时浮,时隐时现,维妙逼真,生动有趣。1995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一套四枚的《中国皮影》特种邮票,其中便包括了面值50分的四川大邑皮影邮票。
四为曲艺。曲艺是大邑民间常见的一种文艺形式,分为金钱板、盘子、莲花落、荷叶、车灯、相声、故事、评弹、圣谕、杨琴、清音、花鼓、竹琴、小品、方言、谐剧、三句半、口技、双簧、莲宵、评书等20多种。曲艺爱好者以一首打油诗把它们概括为:金盘莲荷车相故,评弹圣扬清花竹。小方独谐柔三口,双板单棍评散书。曲艺大多文字典雅优美,又通俗易懂,是劳动者们喜爱的文娱活动之一。而曲艺爱好者也大多遍读诗书,知识丰富,口齿清楚,表情生动,其曲艺让听众无不入迷。
相关文章
新闻热点
- 数不清的《三国演义》至今活11-23
- 送老友 川剧大腕坐唱围鼓03-19
- 川剧表演艺术家崔光丽:一个03-19
- 川剧小生逍虎揭秘变脸“呼吸03-19
- 川剧盖板琴后继乏人 传承至今03-19
- 川剧里的《红楼梦》 女二号薛11-21
- 老茶馆如何“泡”出新气象?看03-19
- 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把戏曲03-19
- 成都三花川剧团2月18日演出信03-19
-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03-19
推荐关注
- 川渝两地川剧院团共同打造“03-19
- 但愿曲终人未散03-19
- “川剧传习展演”是艺术教育03-19
- 川剧助阵 川大附小金猴闹春喜03-19
- 四川省从九个方面支持戏曲传03-19
- 四川巴州区:被授予“四川省03-19
- “四海同春”川剧木偶变脸惊03-19
- 川剧大师余开源:川剧后继无03-19
- “川剧皇后”沈铁梅:保护传03-19
-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