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大全 > 川剧大全 > 川剧新闻 >

重庆川剧,唱得响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有《金子》、《李亚仙》等。于1988年、2000年、2011年三度摘得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是目前唯一的川剧“三度梅”获得者。她将美声唱法融入川剧表演中,被认为是“川剧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声腔第一人”,也是把传统川剧艺术带入欧洲音乐殿堂的第一人。

在重庆提起川剧,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神秘的变脸、刺激的吐火,喧闹的锣鼓……川剧,既广为人知,却又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美。在嬉笑怒骂、唱念做打之外,它也可以高雅、优美,动人心弦。

“这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近日,回顾起重庆川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走过的历程,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告诉记者,重庆川剧已经在国内外唱响。

新中国成立之初 重庆川剧便迎来“黄金时代”

虽然川剧说的是川话,根植于川渝人的生活,但它却是最早走出新中国国门的戏曲门类之一。沈铁梅介绍,1951年,重庆市川剧院成立;1953年,一批川剧演员随部队文工团到朝鲜演出;1959年,川剧演员们又远赴东德,演出60余场,让欧洲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地方戏曲的魅力。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庆川剧的黄金时代就来临了。”沈铁梅说。

当时,重庆川剧已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52年,时任重庆市川剧院院长的著名川剧艺术家周慕莲带队到北京中南海演出川剧经典折子戏《乔老爷奇遇》。因为天气寒冷,周慕莲冻得手脸通红。演出结束后,周恩来让秘书给周慕莲送来一件黑色的皮大衣。这件满含关怀的皮大衣,至今仍保存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的川剧博物馆展厅中。

除了表演,重庆市川剧院还多次赴京开班、办讲座,和其他地方戏分享经验。“川剧的许多剧目,被移植到其他剧种,成了经典。比如《望江亭》。”沈铁梅说,那时,戏曲界有“川剧老大哥”之说,川剧地位不言而喻。

带着敬畏之心传承 用现代手法凸显川剧的灵魂

如今,重庆川剧的传承大旗,落在了川剧“三度梅”得主沈铁梅肩上。她在精研川剧声腔的基础上,将现代戏剧、交响乐等元素引入川剧表演,带来了《金子》、《李亚仙》、《凤仪亭》等在国内外饱受赞誉的作品。

“创新必不可少,但关键是带着敬畏之心传承川剧。”沈铁梅说,不论如何改良川剧,不论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还是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舞台上,她所演绎的还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川剧,她唱的,还是地地道道的川腔。

在沈铁梅看来,无论是《金子》为人称道的情节构架,还是《凤仪亭》令欧洲观众惊艳的歌剧音乐,这些现代手法都是为了让现在的观众更能接受川剧,更愿意欣赏它,从而凸显川剧最美的灵魂。

目前,沈铁梅对川剧传承十分有信心—由重庆市川剧院和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联合举办的川剧专业首届招生,已经从上百名考生中甄选出了30名好苗子。他们在她眼里,就是潜在的未来“角儿”。

“传统戏曲,毕竟是看‘角儿’。功夫到位,才能让观众满意。”沈铁梅希望,重庆川剧将会走出更多名家。她也透露,11月初,重庆市川剧院将邀请各地川剧名家前来共同为山城观众献艺。“到时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川剧是多么有声有色。”(摘自 《重庆日报》)

本文《重庆川剧,唱得响亮》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chuanju/xinwen/1224.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大型川剧《武则天》9月1日上演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