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新闻 >

新精品打造背后的精心

迷雾、冷雨、暗夜、黑伞……作为十二艺节的揭幕大戏,也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一开场,就把观众拉回到70年前上海解放前夜最惊心动魄的场景。这台舞剧,在创作理念、舞蹈形式、叙事结构和美学风格方面所进行的大胆创新,让它称得上是文化创作的“新精品”。

两周来,我们惊喜地发现,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同样在创作理念、艺术结构、叙事方式、舞台呈现上做出了勇敢的探索和实践,是全新的,精彩的。

新时代 新内涵

林则徐的故事,被电影、电视、舞台演绎过很多次。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带来上海的新编历史京剧《钦差林则徐》可以说继承了新编历史剧的两大优良传统——以史为鉴和“守本纳新”,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林则徐作为清代民族英雄,作品并没有展示人们熟知的虎门硝烟等情节,而是独具匠心地描写这位重任在肩的钦差轻装从容地上任,谢绝沿途官员的迎送礼仪,坚辞各种馈赠,赶赴水灾发生地区抚恤灾民,还用自己的俸银资助灾民等一系列故事,从生活视角生动地表现他为官清廉、尽责、心系百姓的感人故事。他与妻子相处感情真挚,唱词中也没有讲空话、大话,而是围绕家庭、朋友和商场等侧面,通过种种人物关系的演绎,在平凡小事中向当代观众生动诠释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时代内涵,可以说连通了历史与现实。

大型秦腔现代戏《民乐情》更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现实意义。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观众始终被韩正卿书记为公为民、廉洁自律、不搞特权的情节吸引。通过老百姓的不理解、不支持,家人对于他大公无私的不理解,到韩书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服家人,在工地真抓实干,亲力亲为带领老百姓修建水库,到最后调离民乐,老百姓依依不舍惜别之情,深深地打动着观众的心。

新结构 新表达

如果说《钦差林则徐》用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传统艺术形式演绎历史英雄人物,那么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则以全新、唯美的艺术形式,讲述了一个曾拨动亿万中国人的心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培育信仰和塑造灵魂的故事。作品一方面将蒙古族的舞蹈艺术、民族音乐艺术、服装和民族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舞剧的创作当中,使整个剧目饱含着大草原的空灵与生机,视听上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在艺术结构上,用“第一课”和“第二课”的形式,展现两代人的心灵碰撞和情感交融,以当代视角与多重空间的表现手法,把今天的课堂和当年的草原这两个并无直接关联的场景,写意般地对接起来,在虚虚实实中建立起一个个美轮美奂的空间场景,让“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一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老故事”以崭新的艺术形象矗立在舞台上。

新手法 新坐标

很多观众在看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后赞叹“有看大片的即视感”。这一方面,归功于石库门、弄堂、马路、旗袍裁缝店等海派文化元素细致入微的呈现,道具的考究让一段历史档案在舞台上“活起来”。另一方面,也是创作团队对舞美的大胆创新。舞台上,竖挂的砖灰色景片自由流动、旋转开合,戏剧情境和故事空间随之切换、打开,景片移动、推拉、旋转中,又留出许多空间交给灯光语汇去表达,更细腻地描画出这个极其复杂的故事。无论是“风雨如晦”的街角夜巷,还是暗藏玄机的报馆暗房,这些都不只是单纯的视觉符号,而是营造具有辨识度和真实感的戏剧氛围,让观众沉浸剧中,触摸岁月,感知时光。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撰文说,愿《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当代中国舞剧的一个最新坐标,勇敢探索出中国舞蹈艺术的新路。(首席记者 孙佳音)

(摘自 《新民晚报》)

本文《新精品打造背后的精心》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news/201906/36789.html

上一篇:让老外也能看懂昆剧 《浣纱记传奇》用上英文字幕 下一篇:“传统地先锋着,先锋地传统着”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