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新闻 >

戏曲与电影交融,很唯美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戏曲文化,推动戏曲电影艺术的创作与发展,4月14日,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戏曲与电影艺术交融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评剧《韩玉娘》、豫剧《新穆桂英挂帅》、湘剧《李贞还乡》、京剧《布依女人》4部戏曲电影剧组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由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影视研究与传播中心等承办。据了解,在4月13日举办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戏曲单元展映活动中,电影节组委会为观众精心挑选了以上4部戏曲电影进行展映。

研讨会上,4部戏曲电影的主创人员分别介绍了影片拍摄的相关情况和创作体会,与会的专家、学者也结合展映影片就戏曲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新时代戏曲电影的融合发展及其作用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评剧电影《韩玉娘》主创人员王永庆表示,戏曲电影应当为戏曲发展服务。戏曲电影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播、弘扬、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应该充分利用电影的艺术特性弥补舞台演出的不足。“例如,演员拍摄戏曲电影,可以通过影片中饰演的角色,找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不断提高表演水平;观众也能通过欣赏戏曲电影,进一步加深对戏曲艺术的喜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王永庆说。

湘剧电影《李贞还乡》的出品人龙献策总结了自己8年来用电影的方式推广湖南地方戏曲的工作体会。他表示,戏曲在中国不缺乏忠实观众,缺的是传播渠道。“8年来,有很多观众通过戏曲电影了解戏曲、爱上了戏曲。”龙献策表示,电影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它可以让戏曲舞台艺术插上翅膀,在更广阔的天空飞翔。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表示,戏曲电影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能够更好地保留戏曲艺术的精华,并使电影中的镜头与戏曲舞台上的唱念做打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京剧《白蛇传》、越剧《红楼梦》、豫剧《花木兰》等,这些电影将戏曲艺术中很多珍贵的内容都保留下来,同时也将戏曲表演技法很好地融入到了电影拍摄手法中,提升了戏曲舞台的表现力。“此次展映的4部戏曲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戏曲舞台上演员无法表现的技法。未来,我们应该借助电影等形式,更好地保留、传承中华民族的戏曲艺术。”冉常建说。

“通过观影,可以看出4部电影在戏曲、电影的艺术跨界交融上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苏东花认为,戏曲电影是运用电影形式对戏曲艺术进行创新性发展的银幕再现,既是对戏曲艺术特有表演形态进行记录,又是在创造,使两种艺术在美学上实现了有益融合。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搬上银幕,成为中国第一部电影作品。可以说,戏曲电影见证了中国电影110多年的发展历史。“110多年来,我国大概拍摄了900部戏曲电影。没有戏曲,中国的电影也无法发展到今天。”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认为,中国戏曲与电影有着天然的共生共融关系,因为两者的核心部分都是在讲故事,传统戏曲是用程式化的唱腔与动作演故事,而电影是用视听语言讲故事,电影和戏曲都有用艺术方式呈现故事的功能,所以它们能够共生。

“中国电影和中国当代表演艺术的源头就是戏曲,戏曲是生长于民族和个体内部的情结和底蕴,我们应该借助新的媒介和当代的传播方式与途径,使戏曲影像更广泛地介入到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里。”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宜文说。同时,他也表示,戏曲电影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如何建立一种戏曲电影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戏曲电影发展,值得探索。

“戏曲与电影都应该与时俱进,唯美是戏曲和电影能够在艺术上交融的核心。” 周由强表示,戏曲与电影都需要以新时代的美学追求为目标,如果两者都是用唯美的方式去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相信戏曲与电影的融合之路会越走越宽。(记者 李月)

(摘自 《中国文化报》)

本文《戏曲与电影交融,很唯美》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news/201904/35563.html

上一篇:秦腔《马前泼水》竞演第29届“梅花奖” 下一篇:现代南剧《唐崖土司夫人》传递家国情怀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