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五十五载追梦不忘初心,抖擞精神再攀梨园高峰


《王宝钏》兰州演出剧照。


《清风亭》太原演出剧照。


《北国佳人》演出结束后,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等与演员合影留念。


在西安的演出结束后,来不及卸妆,团长王洪玲(左一)便和秦腔名角李小峰和李娟就演出情况进行了交流。


王英会(左一)和张树群(右一)帮助年轻演员排戏。

李雪

2015年,是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建团55周年。55年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李桂云四处奔走,给冠有“河北”两字的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在京城争取了一席之地。苦难与荣耀并存的半个多世纪里,几代梆子人耕耘坚守,使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成为梨园行里的翘楚,京津冀梆子圈的表率。回想起一直以来风雨同行、不离不弃的追随者,对视戏如命的演员们来说,最好的纪念便是回归戏曲本身,把河北梆子的魅力发扬光大。

6月6日至21日,在团长王洪玲的带领下,剧团心怀“寻根问祖”的虔诚和“敢为天下先”的胆量,携传统骨子老戏《王宝钏》、《清风亭》及原创舞台剧《北国佳人》奔赴兰州、西安、太原、长治三省四地开启了为期半个月的寻根之旅,老中青三代演员重走河北梆子起源路,重温作为戏曲工作者的初心。

秦腔盛行怀忐忑 以戏服人惊四座

“兰州人就认秦腔,河北梆子对我们来说就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上的《大登殿》,只闻其名,未听其声。”6月6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寻根之旅”的首场演出在甘肃黄河剧院举行,秦腔迷杨书贤手握演出票,仍拿不定作为秦腔经典大戏的《王宝钏》,能被北京的演员唱出什么味儿。同日,74岁的河北人王金强带着老伴早早买齐了三天全部的戏票,等着这出家乡戏开演。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奔放高亢的秦腔滋养了黄土高原百姓刁钻专一的欣赏口味。河北梆子的衍变虽离不开甘肃、山陕剧种的滋养,但其自成一体毕竟已有300年的历史,在音乐、表演及舞台美术上,已发生不小的变化。在秦腔盛行的黄土高原,河北梆子会不会水土不服,无人买账?这也是出发前王洪玲最担心的问题。“这是我们剧团第一次跳出京津冀到西北演出,此前其他地区的河北梆子剧团到西北演出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万一观众听不习惯,我们就白忙活了。”

为了能一炮唱响,在首场《王宝钏》的演出中,剧团安排了三对演员分别饰演王宝钏和薛平贵,最后由两位梅花奖得主王洪玲和王英会压轴演出《大登殿》,六名演员中共有两位梅花奖得主和三位国家一级演员。连续三天,上座率与日俱增。首场演出,很多戏迷抱的是试试看的态度走进剧场,可没想到看一场就上了瘾,《大登殿》更是一句一个叫好。追着看完三场,杨书贤自此落下了心病。“他们的调比秦腔更高亢、激越,我的气都倒完两遍了他们还在唱。北京人可真是有福气,能听这么好的戏,他们以后不来了,我怎么过这戏瘾?”在兰州演出的第二天,还有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从河北远道而来的戏迷。

本文《五十五载追梦不忘初心,抖擞精神再攀梨园高峰》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zixun/29658.html

上一篇:《西厢记》《梁祝》引领“越剧嘉年华” 下一篇:冯玉萍工作室首部大戏《孝庄》明年上演 专家研讨剧本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