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新国戏” 能成为传统戏曲新活法吗?

小冬皇王珮瑜最近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新国戏院线联盟”的艺术总监。“新国戏院线联盟”是什么?官方的解释是:“将创新型的文创运营模式应用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与营销中。凝聚戏曲艺术家、戏曲研究学者、传播运营专业人士以及诸多中外优质人才,以专注而开放的态度向世界推广中国国粹艺术。”

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我觉得比较方便的方法是先从有关传统戏曲“活法”的两种担忧说起。

第一种担忧来自戏曲本身,“存量资源”的浪费问题严重。这些年为了培养和吸引更多新观众走进剧场,传统戏曲还是动了不少脑筋,排了不少老戏新作。但比较残酷的是,由于目前国内戏曲演出市场总量有限,具体到每一个演员身上,一年能够登台的次数也就非常有限了。所以往往是一部戏千辛万苦排出来,演个一两场就束之高阁,十分浪费。王珮瑜自己就是鲜活例子,2013年在上海连演了一年的骨子老戏收获了不少新观众,上座率到98%,但那年新学的四出戏,到目前为止都只演过一场,十分可惜;第二种担忧来自受众。在这个“互联网+”的当下,戏曲艺术的“传播效应”依然十分有限。新观众在哪里?要怎样找到他们?传播的手段不合适,传播渠道不通畅,传统艺术再精美,也只能继续当一朵娇嫩的“悲观主义的花朵”。

于是“新国戏”来了,它不仅要提供针对以上两大担忧的解决方式,更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愿景——准备纯粹依靠市场力量挖掘戏曲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如何实现?第一个解决方案是建立“新国戏院线联盟”,通过院团和剧场的联盟,让资源多维度交叉,跨城市(比如京沪)交流。这就首先解决了“资源存量”的问题,一部作品如果在某一地的市场消化能力有限,拥有一个全国范围的院线联盟,则可以大幅提高戏曲的演出量。好消息是,目前北京已经有了新国戏的专属剧场,上海的剧场也在接洽中,目前可预见的是京沪两地的剧场将作为常态固定下来。而在全国范围内,目前院线联盟已经和全国12家院团达成合作,其中四家已经签署深度的全方位合作协议。第二步是吸引“有效人群”。最近在上海举办的一场“新国戏”研讨会上比较清晰地分析了这个人群的组成——将目标瞄准了商学院人群,“新国戏院线联盟”目前已经与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合作,将北京大观园戏楼作为其传媒与创意产业管理实践基地; 在上海,新国戏与上海交大EMBA校友群体紧密合作。粗略统计,目前这个人群各种实体和在线活动的活跃数量已经到达了2万人左右,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传统文化有热情,而且具备相当的消费力。从商业角度,要实现让传统戏曲的演出彻底市场化这个“宏愿”,需要瞄准和培育的正是类似的人群。最后,在这个“新活法”里面,对演员,特别是名角,也提出挑战——他们将不拿演出费,而是以票房分成的方式加入。这意味着角儿们不仅要为作品的艺术质量负责,更要同时承担市场风险,他们将同时具备创作者和制作人的双重身份。

本文《“新国戏” 能成为传统戏曲新活法吗?》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zixun/23706.html

上一篇:俞玖林工作室落户巴城老街 下一篇:兰州戏曲剧院新排秦剧《清风亭》首演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