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通讯:湖南永兴花鼓戏57年风雨路“演绎”戏曲人生

原标题:通讯:湖南永兴花鼓戏57年风雨路“演绎”戏曲人生

中新网永兴6月19日电 题:湖南永兴花鼓戏57年风雨路“演绎”戏曲人生

作者刘柱 许群飞曾翔

夜幕降临,村前草坪上,满满当当的观众自带凳椅错落的坐着,等着好戏的开演。

一台大型舞台车就地“铺开”,顺势搭成简易舞台。一阵锣鼓声响起,“刘海”闪亮登场,唱、念、做、打,台下顿时响起掌声。这是记者在湖南省永兴县复合镇看到永兴花鼓戏剧团演出时的一个场景。

在传统戏剧,特别是地方戏剧种逐渐淡出市场、主流文化,传统戏剧演出团队急剧“萎缩”的大环境下,而永兴花鼓戏剧团57年以来却旗帜不倒、班子不散、好戏连台、精彩不断。

究其原因,除了永兴花鼓戏所具有的独有文化属性之外,更是在于21世纪初推动民间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使永兴花鼓戏剧团呈现出鲜活强旺的生命力,被业界称为“县级最好的剧团”。2012年剧团又获得“永兴县花鼓戏有限责任公司”的新名,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破困境:对症下药“破解”发展难题

永兴花鼓戏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源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796)的“对子调”、“花灯”和民间歌舞,受中国戏曲《皮簧梆子》衡州花鼓戏影响,在“南曲”的基础上,由“对子戏”、“三小戏”进入“地方大本戏”发展而成。

永兴县花鼓戏剧团于1957年10月成立。作为衡州流派的永兴花鼓戏音乐开朗、豪放、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且迂回动听,表演细腻,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在全国戏剧“百花齐放”的七八十年代,曾长期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

90年代初期,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洗礼”下,改制把剧团和花鼓戏直接推向了市场。没有了财政的支撑,初闯市场,缺乏经营理念,剧团的光环逐渐“褪去”。由于市场不景气,演员待遇低,每月的工资连养家糊口都难,永兴花鼓戏演员苗子几乎“绝迹”。喜欢花鼓戏表演的年轻人面对这摊“浑水”纷纷望而却步。剧团只有多方打听,上门纳贤,希望能有更多的优秀演职人员来传承永兴花鼓戏。尽管如此,10多年时间也只有10个学员走进了永兴花鼓戏这个大家庭。

回想起低谷时期的永兴花鼓戏剧团,团长刘生云感慨万千。传统戏剧表演遭遇了一场空前的现代文化艺术的挑战,在霹雳舞、的士高面前,花鼓戏剧似乎再难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剧团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起初演员们还保持着一份傲气,除了正式的大型演出,基本不接红白喜事的活。可日子久了,大家还得吃饭,经济的窘困让演员们不得不接受现实。”刘生云说。

于是,走南闯北,走泥泞路,成了剧团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下乡下到哪,修路修到哪”、“车坏了,夜宿深山”、“饿了,就到田地里挖红薯吃”、“怀孕了,还需挺着大肚子演戏”,剧团演员马丽回忆起心酸岁月,黯然泪下。

本文《通讯:湖南永兴花鼓戏57年风雨路“演绎”戏曲人生》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zixun/23203.html

上一篇:戏曲博物馆进社区 居民家门口和名家面对面 下一篇:百余场地方戏曲将在“戏剧大省”湖北接连上演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