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大全 > 豫剧大全 > 豫剧新闻 >

【关注戏曲发展】戏曲事业沐春风齐心协力推精品

重视剧本打造精品

□穆海亮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发布引人振奋,“戏曲的春天就要来了”成为戏曲界共同的心声。《政策》涵盖了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对剧本创作的大力扶持,因为我认为这是解决戏曲困境、打造戏曲精品的重要保障。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戏曲危机之声不绝于耳,观众的流失和剧场的冷清是其主要表征。个中缘由十分复杂,而最不可忽略的原因还在于戏曲创作本身陷入了困顿,剧本文学未能达到应有的艺术高度。剧本文学和舞台呈现是戏曲之两翼,前者不仅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情感表现、思想传达诸方面为后者提供了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者可能达到的艺术水准。《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首先是因为它们都是文学经典,它们对“人”的关注和表现超越了时代、民族和文化差异,从而具有了普遍和永恒的价值。新时期以来的《曹操与杨修》、《董生与李氏》、《程婴救孤》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经典,也首先得益于剧本。可惜的是,如今像这样的戏曲文学精品太少了。

戏曲发展要突破瓶颈,首先是剧本创作要实现突围;剧本创作要突围,就必须壮大戏曲作家队伍,激发戏曲作家的创作活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然要高度重视并合理解决戏曲剧本及剧作家相对边缘化的地位问题。这一问题的形成有着历史和现实层面的多重原因。历史地看,自清代“花雅之争”后,中国戏曲由此前的文人主导阶段进入了艺人主导阶段,用魏明伦的话来说,就是从“编剧主将制”变成了“角儿制”。其优势是促进了戏曲表演艺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弊端则是戏曲的文学价值遭到放逐。从创作现状看,西方各种反对文学性的“先锋”戏剧思潮在中国产生了影响,戏曲艺术重剧场而轻文学的倾向越发明显。从现实情境看,在文化多元、竞争激烈、各种利益诱惑层出不穷的今天,戏曲创作已经成为比较“冷门”的领域。

《政策》明确提出加大剧本创作扶持力度,可谓正当其时、切中要害且富有前瞻性,因为这正是激发剧作家创作积极性,开掘剧作家创作潜能,打造戏曲传世精品的根本举措。

(作者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加强对外输出展示戏曲风采

□贺宝林

戏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华文化中最具综合性、民族性的艺术形式,堪称民族文化瑰宝。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戏曲逐渐陷入困境,甚至被人称为“夕阳艺术”。对于这个问题可谓见仁见智,但多数人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戏曲面临的生存大环境的变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化对戏曲造成了致命的冲击,在应对文化更加多元、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的全球性挑战中,戏曲可谓力不从心,甚至疲于奔命。可以断言,中国戏曲如果不能及时跟上全球化的步伐,其面临的危机必定会越来越重。

本文《【关注戏曲发展】戏曲事业沐春风齐心协力推精品》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yuju/zixun/28858.html

上一篇:豫剧《红菊》精装上演 献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下一篇:戏曲青年的追梦之路——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