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大全 > 豫剧大全 > 豫剧名家 >

“汴京三王”之一王素君

王素君的小生剧照(右)

王素君(1933一 ) 女,河南省开封市人。老一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攻旦行,又是豫剧文小生泰斗,曾是豫剧舞台上少有的“生旦两门抱”的全才演员。自幼入许昌著名的“二油梆”戏班学戏,并随戏班演出于许昌及周围许多县市。与王敬先、王秀兰并称为“汴京三王”。  

算起来,77岁的王素君,唱戏已有74个年头。

这位省豫剧一团的老演员,以前不知道自己家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日。这个当年吃百家饭的苦孩子没想到,自己有一天成了著名的“汴京三王”之一,成了广受戏迷喜爱的“角儿”。

有人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们的全国巡演,对豫剧的发扬功不可没。多年以后,她说自己其实还是为了戏,为了戏迷活着。

王素君:苦孩子学戏为了混口饭吃

上世纪30年代,豫剧不叫豫剧,叫“河南梆子”。王素君也不叫王素君,叫“王荷花”。

当时,王素君的叔叔是周口扶沟县一家剧团的旦角,由于父亲去世,一家人只能跟着叔叔随剧团吃饭。

剧团驻扎地有一个四方大坑,剧团就被当地人叫作“四方坑”剧团。后来,叔叔去世了,她和姐姐被剧团伴奏的王姓夫妻收养,取名荷花。老两口前后共收养了十几个孩子,分别取名菊花、荷花、梅花等,当时剧团基本上“靠天吃饭”,再加上这么多孩子,生活就成了大难题。

养母说,不怕,有我一口饭,就有你们吃的。

学戏的孩子都是穷苦人出身,不少连爹娘在哪儿都不知道,来了就是想吃口饭。3岁的荷花也知道,要吃饱就得认真学戏,这是她唯一的选择。拿顶、上顶、压腿,样样都很累。压腿最苦,腿撑起来,师傅坐上去往下压,这时如果逆势上抬,那么大腿韧带就会被拉伤。

再长大些要学空翻,翻不好是要挨打的。除了挨打,最常见的处罚方式还有“跪饭摊”,这是用来惩罚练戏时偷懒的孩子,练完戏别人蹲在地上吃黑馒头配萝卜丝,受罚的人只能跪在地上,看人吃饭,还要忍受异样的目光。

有人去拍受罚者的头,用当地方言说:“乖乖,咋又是你呀?”而且即使这样也不许哭,否则会被师傅看作“反抗”,会受到更重的处罚。

师傅说,对你严,那是给你吃,给你穿的。“戏中自有颜如玉,戏中自有黄金屋。”

王素君戏台上 说不尽的妩媚风流

听多练多了,荷花爱上了戏,唱的时候特别“入戏”,她演个苦命的孩子,下场后还会哭得拉不起来。学戏,总是有苦有甜的,要不世间哪来那么多戏痴?

晚上熄灯时,就到了荷花最喜欢的“默戏”时间,大家要把戏词在脑子里过一遍。师傅不认字,肚子里却有四五百出戏,荷花也不认字,甚至不懂那些戏词的意思,可念了之后却觉得口齿留香。

唱戏最苦的是冬天。有次剧团去演出,北风呼呼刮着,冰凌柱有胳膊长,戏台就朝着正北方,因为其他三个避风的方向是要留给观众的。

戏台上,旦角雪白的脸,如刀裁成的漆黑鬓角,配上咿咿呀呀的二胡,说不尽的妩媚风流。可是走下戏台,粘鬓角用的黑色树皮已经结成冰碴子冻在脸上。唱完戏,演员还要在冰天雪地里等着看戏的人散去,就着大锅烩菜、馒头吃顿饱饭,而这顿饭也是要折成戏资的。

一次,下台后发现一个40多岁的戏迷在等着,他是荷花的第一个“粉丝”。这个戏迷认为,“荷花”这个名字太俗气了,建议她改名叫王素君。

王素君喜欢这个名字,像戏文里的词

鼎盛期

  打出海报,票就被抢空

1944年前后,王素君随着义父来到了开封。

开封,也就是东京汴梁,那是戏文里经常出现的地方:赵匡胤骑马上金殿,包公铡陈世美、秦香莲、杨家将……她天天唱,却从没去过。想了无数次,去了发现那里真是天堂。相国寺附近四通八达,处处茶楼曲艺,名角云集,就是开封的老人,拉起弦子也能唱几句。

她有了学习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后,开封组建了“工人剧团”,一直“垫场”的王素君被推为主角。当时因为生角比较缺,剧团想让王素君学唱小生。

1956年,她与王秀兰、王敬先合作演出的《王金豆借粮》在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中获得一等奖,被称为“汴京三王”。

名号立刻打出去了。当时,只要演出前打出她们的海报,票立刻就会被抢购一空。

“文革时”

  捂着嘴在家练嗓子

上世纪60年代,王素君到了省豫剧一团。

当时河南省成立了豫剧一团、二团、三团。一团跟着常香玉,戏一直演得很好。但“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这些演员就成了“毒草”,谁若唱戏,就成了“放毒”的人。他们被送去劳教,这些舞台上千娇百媚的手指,这时候就只能去薅草。

但他们忍不住。唱戏这个活,是每天都要练的。一天不练就生疏,心里难受,他们就躲在家里,把门窗关闭,所有的窗帘都放下,手捂着嘴,压着嗓子练。刚唱两句,外边就有看管的人一声大喝:“谁又在那儿放毒呢?”

屋里唱的人立刻噤声。

紧接着,就是一批豫剧艺术家被批斗,大家再也不敢唱了,安心种地。

那时王素君觉得,这辈子再唱戏,估计是没一点指望了。几年下来,她的动作已经生疏了,走几步换个动作,也早已不是那个味儿了。

退休了

  一开腔,戏里的人就活过来了

重新拾起戏,已经是1979年。豫剧团要去大庆演出。

此时,豫剧团能唱戏的人,早已七零八落。一部分人改行了,也有人彻底伤了心,这辈子也不愿碰戏了。

她要去唱的,是常香玉的名戏《花木兰》。当时她不愿去,怕把常香玉的戏给唱坏了。常香玉说:“你不唱,你看看,还有谁唱呢?”

随后的剧团,已经需要自己去赚钱了。他们经常要到外地演出,从早上演到夜里十二点,观众一场一场等着看,他们就这样连轴转,有时为了多挣钱,他们宁愿多演一场。

1984年,她离休了。那时,她又哭了。唱了一辈子戏,她就这样到此为止了。

但是戏迷没忘了她。他们找上门,让她到茶座去,和大家一起唱唱戏,指点指点。于是,十八相送、草桥结拜、楼台会……她只要开始唱,陈妙常、吕蒙正等戏里的人就又活过来了。


王素君的小生剧照(右)

老人身后的照片上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汴京三王”

老人身后的照片上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汴京三王”

多年后,王素君说自己是为了戏和戏迷活着

多年后,王素君说自己是为了戏和戏迷活着


本文《“汴京三王”之一王素君》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yuju/mingjia/3133.html

上一篇: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刘冰个人艺术专场即将全国巡演 下一篇:戏迷出资5万元为豫剧名家王素君录豫剧名段
王素君相关文章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