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威涛:希望为越剧留下创作理念
昨日上午,“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研讨会”在温州人民大会堂召开,著名表演艺术家茅威涛、戏剧导演郭小男、戏剧理论家傅谨、剧作家张烈等受邀出席,共同探讨如何立足传统改革创新,谋划中国越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未来。
著名表演艺术家茅威涛会后接受媒体采访,畅谈新戏《二泉映月》。
“演出前,我魂不守舍六亲不认”
“明天(10月14日)晚上是《二泉映月》的演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演出前,我通常是魂不守舍、六亲不认的。”
会上,茅威涛作了《新媒体时代的越剧》的主旨发言,一上来“语出惊人”,她接着说:“我是演员,希望能保存体力,以更好的状态面对观众,在台上抓住每位走进剧场的人。舞台才是我真正愿意奉献一切的圣地。”
今年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三十周年,新编越剧《二泉映月》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据介绍,《二泉映月》以“阿炳”寻母为切入点,别父、沉沦、失明、重拾旧艺、《二泉映月》诞生,全剧侧重对“瞎子阿炳”人物灵魂的塑造。其中,舞美以江南民居典型的白墙黛瓦为背景,泉、月、琴融为一体。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不仅仅局限于通过“阿炳”的苦难遭遇控诉万恶的旧社会,而是从这个层面提升至心灵的美丽旋律。
茅威涛为了演好角色,刻苦训练“拉二胡”的指法,以至于右手受伤,甚至还跑去杭州街头看盲人演奏,去观看影视剧《推拿》里盲人的表演。
《二泉映月》于今年5月23日、24日在杭州剧院首演,之后在上海、北京巡演场场爆满。茅威涛说,音乐是能触碰灵魂的,“阿炳”虽然眼瞎,但心中却是一片澄明。
“排新剧,就是要给社会提供话题”
茅威涛常自称:“我就是大宅子里,腰里别着一串钥匙的长女。”就越剧艺术而言,就中国戏剧而言,她的确是。三度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白玉兰”、“文华奖”荣誉等身,是中国戏剧界领军人物,她的表演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引领着中国越剧表演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在《二泉映月》里,观众已经看不到水袖高靴,看不到才子佳人的故事,看不到批判封建制度的主题。“我们不仅要追求越剧艺术古典的综合性,更是要追求现代的综合性。”导演郭小男说。
朋友们也经常提醒茅威涛,“应该多唱一唱《何文秀》这样的尹派经典剧目”。茅威涛觉得:“虽然我也能把《何文秀》唱得很好,用传统的方式演绎经典固然重要,但是今天的社会已经丧失了对它的阐述能力,会被边缘化。所以,我要排《孔乙己》,排《藏书之家》,排《二泉映月》,排《江南好人》,就是给现代社会提供话题,重新把越剧艺术带到社会文化的聚光灯下。”
“谈担当,要给越剧一个潜移默化”
“如果说,莫扎特是上帝的宠儿,那么阿炳就是上天的弃儿。”茅威涛坦言,在《二泉映月》里的表演有了“质”的变化,自己无限接近角色的生命感悟——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这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同样可以在越剧艺术中寻求答案。
从艺三十多年,在舞台上的表演艺术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达到越剧的新境界。茅威涛坦言,现在舞台上的自己特别放松,再也不用“拢着演”了,有一种看不见的自如。
“我再过几年就退休了,总该要有一些担当,要给下一辈的人留下一点什么,好让他们能够继续越剧事业。那么我要留下的就是创作理念,《二泉映月》等一系列新戏的出现,无形当中对她们是有一个影响,对整个中国越剧事业也是一种潜移默化。”
诚然,一部好的越剧,就跟一部好电影、一本好书、一首好歌曲是一样的,都是能够打动人心的。茅威涛称自己所有的努力,就是要改变那些从来不进剧场,从来不看越剧的人的观念。(记者 余炳连)(摘自 《温州商报》)
茅威涛相关文章
新闻热点
- 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10-14
-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吴凤01-11
- 越剧的特点11-03
- 越剧的行话、专称及习俗11-02
- 杭州春江越剧团招募年轻演员09-23
- 越调——戏剧界的一颗明珠11-03
- “芳华”七十载春秋 红色经典10-04
- 越调电影《圣哲老子》12月5日12-03
- 戏剧界的一颗明珠越调10-26
- 越剧《潇潇春雨》福州首演 “08-28
推荐关注
- 越剧《甄嬛》首度来京演出 备05-10
- 一个市级剧团,何以摘下“五09-12
- 二月河:写剧本的文人应沉下03-09
- 上海越剧院精心挑新作品进京05-10
- 《挑战者联盟》时空穿越 李晨11-06
- 越剧《红楼梦》亮相地方戏汇01-19
- 为什么河南越调六进北京?11-02
- 全明星版越剧《梁祝》下月来10-25
- 南京将迎来传统戏剧狂欢季 昆07-11
- 百年越剧将有首批本科生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