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6年戏曲新闻 >

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为老艺人留声 保护戏曲丰富性

原标题: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为老艺人留声 保护戏曲丰富性

豫剧名家李素芹(中)唱腔专辑首发仪式举行。 韩章云 摄尽管已经78岁,舞台上的李素芹唱功、表演不减当年。 韩章云 摄

中新网郑州6月15日电(韩章云)6月14日,78岁的豫剧名家李素芹唱腔专辑首发仪式、71岁的曲剧名家郭凤娥传统唱腔录制启动仪式在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同时举行。作为《尘封的记忆——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戏曲抢救系列工程之一,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已经为二十多位散落民间的戏曲艺人录制专辑,留下宝贵的唱腔唱段。

尽管已经78岁高龄,李素芹的唱腔仍俏丽婉约,别具一格,舞台表演端庄典雅,其苦练多年的“扇子功”获得观众的阵阵叫好。李素芹曾长年跟随陈素真学戏,后又受到桑振君、崔兰田、尚小云、杜近芳等名家指教,她主演的《叶含嫣》《李双双》《大破天门阵》《宇宙锋》等剧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了让李素芹的声音留存下来,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于2015年找到她并录制了8个剧目27个唱段,做成专辑发行。

“现在有机会把自己的唱腔录制下来,让更多的戏迷听到,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肯定和认可了。”唱了一辈子戏的李素芹告诉记者,对于戏曲人来说,戏比天大,只要身体许可,她会一直唱下去,不负戏迷的期待。

71岁的郭凤娥是洛阳曲剧承前启后的一代,15岁就获得了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优秀小演员”称号,曾拜曲剧名老艺人刘卫生为师。近几年来,郭凤娥和洛阳曲剧作曲家付永新整理了早年演出的《洪湖赤卫队》《江姐》《哑女告状》《钓金龟》等剧目的核心唱段,展示洛阳曲剧早期的唱腔特点,对研究曲剧的音乐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了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十多年来我们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新疆等省份,寻访了300多位早已被人们淡忘的戏曲老艺人,录制了8000多段唱腔。老艺人们的唱段醇厚质朴,板式丰富,有些板式已濒临失传,其中大部分唱段,之前没有任何资料。”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馆长连晓东介绍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民间老艺人的声音很快就会消失,传统的戏曲唱腔、唱段也濒临失传。

连晓东告诉记者,当今演员注意了演唱的规范和技巧,相对于早期艺人们的质朴自然、声发于心,缺少了一些对观众的感染力、亲和力。“当代剧种风格的丰富性也在消减,相对于早期的多个地域流派共存的局面来说,并非好事。我们现在对戏曲的抢救,就是一种回归,希望保存中华戏曲的丰富性。”

本文《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为老艺人留声 保护戏曲丰富性》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xinwen/2016/32652.html

上一篇:湖南农大400余人听“观音娘娘”讲湘剧 下一篇:演出剧目均标注适合年龄段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