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2年戏曲新闻 >

民营剧团的困扰:名角孤掌难鸣 市场难尽人意

近年来,不少戏曲名角跳出体制成立个人工作室乃至民营剧团,可往往都受到班底问题的困扰。他们“孤掌难鸣”,而戏曲市场的难尽人意,又使得他们不可能迅速做大做强、积累资金、组建强大阵容,以推出“拳头产品”的大戏。久而久之,他们往往吃“回头草”,寻找国有剧团的支持。

  独角难成戏

  戏曲艺术虽然一直被称为“角儿的艺术”,但仅有角儿却也成不了一台戏,配角、龙套、舞美、灯光、音响、乐队等岗位少一个都可能影响一出戏的演出。成立个人昆曲艺术中心已经三年的张军直言:“我演一出《拾画叫画》这样的‘独角戏’,后台还要有二十几个人呢。”但在戏曲市场化程度很低的今天,要像戏曲兴盛时期那样靠一两个角儿来养一个剧团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些离开体制的角儿要演戏,几乎都不得不再回过头来与体制内的剧团合作。赵志刚离开上海越剧院后已经与三家越剧团合作过了。而成立民营剧团已经十年的越剧尹派小生萧雅则尝试过自己培养年轻演员,但培养出来的年轻演员却被有事业编制优势的国有院团“挖走”,最终萧雅还是找到了国有院团来合作。上海京剧院曾经一度跳出体制外的余派老生王珮瑜最终选择了回归剧团,在体制框架内寻找自我发展的另一种模式。

  合作非易事

  选择离开体制的角儿大都希望得到自己更大的创作空间,虽然离开了体制可以自由选择合作对象,如张军所说“全中国的演员都是你的演员”,但同时也不得不面临“被选择”。张军告诉记者,自己离开剧团的第一年选择了与戏校合作,可是学生要上课,中心要演出,难免有冲突。而赵志刚离开上海越剧院近两年已经与三个剧团合作演出了三部大戏,虽然其中两部大戏是由“赵氏工坊”制作的,但要演出一场却不是可以由赵志刚说了算的,必须要与之合作的剧团有日程,而每个剧团又都有自己的演出任务。所以虽然离开剧团后在创作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但真要把想法变成作品,却还是不得不依靠剧团,受到剧团的制约,甚至一旦换一个合作剧团,原创大戏就得从头排起,等于又排了一个新戏。

  出路在哪里?

  “单打独斗”多年后,萧雅选择与舟山越剧团形成相对固定的合作模式,舟山看中萧雅的这块“金字招牌”,而萧雅则从此从各种琐事中挣脱出来,剧团的各种事务都有专人打理,自己可以专心搞创作。张军不久前也与江苏省昆剧院签下了“战略合作”协议,明年张军将与省昆合作演出4个项目共100场。张军说,现在自己与各家昆曲院团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为了让园林版《牡丹亭》的导演倪广金下个月可以随张军去纽约演出,上海昆剧团还特意调整了倪广金在上昆的演出日程。张军昆曲艺术中心的签约演员只有两个,却有一支相当强大的制作团队和营销团队,而与张军合作的一些剧团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本文《民营剧团的困扰:名角孤掌难鸣 市场难尽人意》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xinwen/2012/26842.html

上一篇:李敏唱响“天籁越音” 下一篇:《徽腔京调交响演唱会》沪上唱响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