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2年戏曲新闻 >

六成剧目亏损 话剧旺季为何频现“滑铁卢”



  “今天看赖声川的《十三角关系》,还是林奕华的《贾宝玉》?”上海话剧市场本月迎来旺季,让不少观众有了这样“奢侈”的纠结。虽然市场活跃,但大部分知名度较低的中小型话剧反而成了旺季的“牺牲品”,票房亏损,上座率削减了三分之二。不少话剧人感叹,“旺季滑铁卢”愈演愈烈,到了该寻求改变的时候了。

  “三驾马车”成绝对赢家

  近半个月来,申城至少有十几台话剧扎堆火拼。上周,林奕华的《贾宝玉》、赖声川的《十三角关系》与田沁鑫的《风华绝代》同时在上海三个主力剧院上演。《贾宝玉》拔得票房头筹,四场票房高达220万元;《十三角关系》也在开演前全部售罄;《风华绝代》虽然启动晚、场次少,但也场场满座。“三驾马车”之外的剧目大都惨淡收场,如同期上演的《半糖》,上座率从平时的七八成跌到两成。现代人剧社负责人张余介绍,很多提前售票的明星戏也对三四月的话剧市场产生冲击。如北京人艺将于七八月开幕的系列剧目,早早开始售票,《窝头会馆》在一周内就卖光。大多数话剧观众每个月的预算有限,买了这些远期演出的票,可能就不再考虑在演剧目。

  生产周期导致旺季撞车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石俊认为,演出质量高低并不完全与票房成正比。旺季“滑铁卢”的形成与上海市场的话剧生产周期有关。上海全年有三个话剧旺季,分别是圣诞节至情人节、清明至“五一”和九月份。“新创剧目一般在春节后启动,上市时间就是春节后的一至两个月,而5月有以音舞为主的‘上海之春’占据剧场,一些巡演剧目就和新创剧目撞到了一起。”如今,不少话剧演员还要兼顾拍影视剧,为赶上清明节后开机的惯例,也会选在3月完成话剧排练。“上海的演出样态在生产上没有整体控制,导致剧目多时太多、少时太少。”

  观众增长跟不上剧目膨胀

  据不完全统计,4月,上海有60部以上话剧同时卖票,六成亏损。“从近几年的上海话剧数量增长来看,200台约是目前市场的极限”,张余说,“每年观众增长率只有20%,总共也就五六万人。剧目多了,选择也多,好的戏票房更好,差的戏更加卖不动。”
  话剧质量高低要“演过才知”。年初来沪演出《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前,焦晃曾感叹,“当年演戏都是演几个月逐渐形成口碑,观众像滚雪球一样增加。现在往往演个三四场就没了,很多观众都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儿”。今年话剧市场的黑马《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初演时不算热门,依靠良好的口碑,年内已在上海排了第四轮演出计划。“要打破‘旺季滑铁卢’,除了指望观众增长、市场扩容,剧目质量是更根本的。在三台强势演出占领市场的情况下,像《意外来客》《乌龙山伯爵》这样的品牌戏还是快速售罄就说明了问题。”张余说。

本文《六成剧目亏损 话剧旺季为何频现“滑铁卢”》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xinwen/2012/26225.html

上一篇:闽籍艺术家国家大剧院同台献演 下一篇:旦角飙唱功各派韵味浓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