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1年戏曲新闻 >

话剧小剧场“虚热”,赔本赚吆喝?



  为期21天的2011北京青戏节落下帷幕,话剧创作活跃,多达86部中国原创话剧报名参演。另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2010年话剧观众数量已高达152.5万人;而在深圳,人均话剧消费指数也在以每年30%—50%的速度增长。
  话剧迅猛发展,促进了小剧场在国内兴起。所谓“小剧场”,主要指座位数在300座以下的剧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小剧场开始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仅在北京,小剧场的数量就从2009年的11个激增到2011年的30多个,剧本数量也已超过350部。
  不过,在小剧场和原创话剧蓬勃发展的同时,业内人士也有一些隐忧。尤其是话剧行业整体的不成熟,让小剧场发展遇到种种问题。

  困境:“收回成本的可能性为零”

  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的东联艺术工社颇有名气,这家于2010年7月投入试运营的小剧场旨在成为一家综合性文化创意剧场,并致力于为青年群体创建一个创意文化平台。2011年4月13日至7月3日,东联艺术工社还曾成功主办“2011年小剧场原创剧目展演”活动,在广大戏剧爱好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就是这样一家看似经营得十分红火的小剧场,在记者走访时却大门紧闭。向内望去,除了凌乱地散落在地上的吊灯,整个门厅空空如也。剧场内不时传来嘈杂的装修声,而剧场外仍挂着几个月前在这里举办的“小剧场原创剧目展演”的广告牌。
  “我们不做剧场改做餐馆了。”记者在后院碰到的一位剧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做了一年多,一直处在亏本的状态,做不下去了。”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东联艺术工社主要的运作方式是为剧团提供场地,通过收场地租金和票房分成的方式盈利。剧场建成一年多以来,虽上演了不少剧目,但票房收入的情况并不理想。即便是举办“小剧场原创剧目展演”这样的活动,在短时间内改善了经营状况,也无法扭转剧场整体亏损的困境。
  “这不是说我们的经营有什么问题,而是整个话剧行业的问题。不光是我们,现在做小剧场的都亏本。”在问及剧场亏损的原因时,该工作人员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无独有偶,当记者走访位于东城区东棉花胡同一个小四合院内的蓬蒿剧场时,该剧场正在进行装修扩建。作为北京第一家民营小剧场,蓬蒿剧场曾先后上演了《寻找剧作家》《我是海鸥》等多部优秀原创话剧。但从2008年9月成立到现在,剧场却一直处在亏损的状态之中。
  “蓬蒿剧场是一个非盈利的公益性剧场,收入的来源除了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之外,就是我们和演出方的票房分账。”剧场的创始人王翔告诉记者,“但实际上就算去收场租也达不到剧场的投入,不收场租就更保障不了剧场成本的收回。”
  事实上,经营剧场只是王翔的职业之一。在做话剧之外,王翔同时也是一个经营着三个牙科诊所的牙医。不过,做牙医每月几十万的收入,几乎全部被他投入了剧场的日常经营中。

本文《话剧小剧场“虚热”,赔本赚吆喝?》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xinwen/2011/25906.html

上一篇:《丫头医生》载歌载舞 下一篇:《重瞳项羽》刻画“多情霸王”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