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1年戏曲新闻 >

2011北京舞台新剧目展演落幕

随着人艺新剧《我们的荆轲》拉开大幕,标志着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2011年北京市舞台艺术新剧目展演”系列演出活动进入尾声。两个多月的时间里,28台戏剧舞蹈作品轮番登场,不仅让观众享受了一个文化盛夏,也对北京市的文艺演出团体进行了一次检阅。北京市文化局日前举行专家评析会,对此次展演进行分析总结。与会专家纷纷指出,剧本创作的滞后,依然是制约舞台剧目发展的软肋。

  民营院团也能成主流

  参与此次展演的剧目均是2010年7月份以后创作的新剧目,其中包括戏曲曲艺类作品11台、话剧类作品6台、歌剧作品1台、舞蹈作品5台、儿童剧作品3台、音乐类作品2台,剧种形态丰富,内容题材多种多样、横跨古今中外。特别是《家》、《我们的荆轲》、《赵氏孤儿》、《旧京绝唱》、《十八里香》、《宋家姐妹》等一系列大制作、高水准的剧目,展示了北京国有院团的制作水平。
  除了国家大剧院、北京人艺、北京京剧院等国家级院团的作品外,民营院团也展示出了不俗的实力。蓬蒿人剧场出品的《我这一辈子》,由一名演员分饰多个角色,这样巧妙的演绎手法令人眼前一亮。戏剧理论家周传家评价说:“这个戏只有一个演员、一个塑像、一个凳子,却吸收了杂技、说唱,各种民间艺术绝技,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不过,因为经费有限的原因,民营院团推出的作品往往都是小剧场作品,而且在制作上显得有些粗糙。为此,原《剧本》杂志主编温大勇呼吁,民营院团已经成为北京演出市场上很重要的一股力量,政府部门应该予以扶持,让他们能够更快地成长起来,将来也能够成为戏剧市场的主流。

  忽视当下现实是通病

  河北梆子《十八里香》是此次展演中比较出彩的剧目。这出戏讲的是社工解决邻里琐事时发生的故事,表面上看是略带闹剧色彩的轻喜剧风格作品,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包含着创作者对当代社会的深切关注。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此次展演的戏剧作品中,像这样在题材上贴近现实的作品,只有两部,绝大多数作品要么是历史题材,要么是神话题材,几乎完全忽视了当下社会现实。
  一些历史题材剧目声称,要“借用历史来映照现实社会”;但是在专家看来,这样的历史剧目中同样存在着问题。专家指出,近年来许多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片面强调人性角度,反而消解了历史的严肃性。对于此类所谓“现代解读”的历史题材作品,温大勇便批评说:“有些作品用很晦暗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上的伟人,但却忽略了历史上也有很多优秀、正义、崇高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

  文化局悬赏优秀剧本

本文《2011北京舞台新剧目展演落幕》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xinwen/2011/25689.html

上一篇:小剧场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在沪启动 下一篇:现代芭蕾舞剧《末代皇帝》将亮相韩国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