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戏曲知识 >

元明俗曲小令与河南曲剧的关系如何?

759.元明俗曲小令与河南曲剧的关系如何?

答:自从那种“综合了很多宫调来说唱一个故事”的诸宫调演变为元杂剧之后,在中原地区便兴起了一种人人爱唱又爱听的民歌,曾有不少有识之士对其作了很高的评价。陈宏绪《寒夜录》引卓人月语:“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打枣杆〕〔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比卓人月早几十年的袁宏道(1568一1610)也说:“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了所唱〔劈破玉〕〔打赛节〕之类,犹是无闻无识人所作,故多声。”沈德符(1578一1642)在《万历野获编•时尚小令》里,对这些民歌小调在中原地区的流行情况还有着更详细的记述:“元人小令,行于燕赵,后侵淫日盛。自宣、正至成、弘后,中原又行〔琐南枝〕〔傍妆台〕〔出坡羊〕之属。李崆峒先生初自庆阳徙居汴梁,以为可继国风之后。何大复继至,亦酷爱之。今所传〔泥涅人〕及〔鞋打卦〕〔熬鬏髻〕三阕,为三牌名之冠,故不虚也。自兹以后,又有〔耍孩儿〕〔驻云飞〕〔醉太平〕诸曲,然不如三曲之盛。嘉、隆间,乃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乾荷叶〕〔粉红莲〕〔桐城歌〕〔银扭丝〕之属。自两淮以至江南,渐与词曲相远。比年以来,又有〔打枣竿〕〔挂枝儿〕二曲,其腔调约略相似,则不问南北,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心腑。其谱不知从何来,真可骇叹!”其实比沈德符早死74年的李伯华,在其所著《词谑》一文里,早就谈到了此类小曲儿在开封传唱的情形:只要在街上闲走,“必有唱之者”。

到了清代,俗曲更加风行。傅借华先生仅就乾隆年间的四种刻本加以统计,此类“小令”即达40余种。如〔背弓〕〔叠落〕〔银扭M〕〔剪靛花〕〔打枣杆〕〔罗江怨〕〔呀呀哟〕〔莲花落〕〔一市铃〕〔刮地风〕等,可以说都是明清以来风行南北、常见常闻,而且也是中原地区极为流行的。由此而知,上自武则天当政时在“神都”经常演唱的〔柳青娘〕〔浪淘沙〕〔虞美人〕〔黄莺儿〕,下至明清广为传播的近百首俗曲小令,这份遗产不仅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而且也大多仍通行在今日的河南,特别是河洛一带;更尤为集中地保存在北京牌子曲、聊城八角鼓、出东琴书、四川扬琴、河南鼓了曲、湖南丝弦、云南花灯、兰州鼓子、广西文场等曲艺和晋陕眉户、出东吕剧、河南曲剧、江苏扬剧等不少剧种当中。“河南曲剧”就诞生在这样一个“俗曲小令”铺天盖地的大环境中,“母乳”非常充盈,而绝非某个曲种或某个人的传承。


本文《元明俗曲小令与河南曲剧的关系如何?》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zhishi/28503.html

上一篇:戏曲中什么是“高晓曲”“踩唱”“蜡花戏”“陕灵曲子”? 下一篇:“高晓曲”什么时候登台成为“高台曲”?其过程是怎样的?
相关文章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