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戏曲知识 >

河南曲剧的前身何属?

757.河南曲剧的前身何属?

答:河南曲子于20世纪20年代登台以前,其原型本是“高跷曲”,或曰“踩唱”(意指踩着高跷唱)。不逢年,不逢节,也即不踩跷的清唱,则称“哼小曲”或“唱小曲”。但这种自娱自乐性质哼唱的曲子是既短小又活泼的“俗曲小令”,而南阳一带围桌唱和的“曲牌”却是既严肃又古板的“联套”大调曲了(开封、豫北称“鼓了曲”,淮阳、汝南称“丝弦道”)。国此,前者(踩唱)应属于歌舞体系,而后者才属于曲艺体系,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曲剧”就正是在“高跷曲子”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实,在河南“踩跷挂唱”的历史原本兴于“国泰民安”的清乾隆未期,至道、咸年间曾一度中断,光绪至初,经王凤桐、解新富等几位先生的热心倡导,编唱本、改曲子,把“踩唱”首先在大屯、关林一带恢复起来。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热潮中,洛阳周边各县争相效尤,于是在新安、宜阳很快便又有广‘蜡花戏”的称呼。“蜡花戏”经渑池西行与“扬高戏”(有可能是“秧歌戏”的音批)和“迷胡”(眉户)相结合,带上了浓厚的黄土高原发音,这便出现了四不像的所谓“陕灵曲子”。抗曰战争后期,“陕灵曲子”一度曾与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并列,成为河南曲子的“一树三枝”。但除个别小曲为洛阳“高跷曲”所吸收外,总的说并未影响到洛阳“小调曲子”的整体面貌。同样,若想把南阳“大调曲子”中那种曲体规范、词格严谨、唱法古板的“牌子”融入到演唱风格清新、活泼的洛阳“小调曲子”中,那也是既难“踩”也难唱的。因此我们才认为:高跷曲的“跷”是源于2500年以前,也即《列子•说符》所载“宋有兰了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曲”则出自元、明时期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


本文《河南曲剧的前身何属?》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zhishi/28501.html

上一篇:“河南曲剧”是什么时候正式冠名的? 下一篇:戏曲中什么是“高晓曲”“踩唱”“蜡花戏”“陕灵曲子”?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