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戏曲知识 >

北宋出现的《目连救母》杂剧,其意义何在?

49.北宋出现的《目连救母》杂剧,其意义何在?

答:唐代仅有情节性的“目连”变文讲唱。而直到北宋的开封才出现丫《目连救母》的戏剧演出。《东京梦华录》载:“勾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其故事情节大致为:刘青提本吃斋行善,但其胞弟刘长基却吃喝嫖赌,不务正业。其姐曾多次良言规劝,而刘长基不仅不听,反怀恨在心,并诬蔑青提焚烧经卷,偷吃荤腥,打公骂婆,“七出”不善。阎王不辨真假,即命五鬼把青提捉拿地狱,阴曹受刑。正在南海观音处修道的目连闻讯,即赶赴酆都救母。虽历尽磨难,仍秉孝道之心,宁愿舍身代母受罪,以换取母亲的解脱。其行为最终感动了神明,得以母子团聚。其情节虽充满了儒、释、道封建迷信和因采报应的描写,但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和许多演员的加工,其主题思想已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它那触目惊心、充分运用“百戏”(杂要)伎艺搬演的方式,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以至能在河南民间长期流传至今。即在全国其影响也是巨大的。20世纪未先后挖掘上演的诸如湘目连、皖目连、川目连、闽目连、赣目连等,虽均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并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目连热”,但其大多为明代以后的作品,因此许多地方的艺人和学者都尊称早在北宋时即已在开封演出的“汴目连”为“戏母”,由是而知河南的《目连救母》在中国“目连戏”中的地位和价值。遗憾的是罗戏、豫剧、大平调等剧种演出的通本《目连救母》连台戏大多已失传,经过挖掘仅从老艺人身上找到了很少几部,却又无法完整地演出。反倒是保存在新县、光出一带的皮影戏和不少地摊戏(如南乐县前郭村的玩艺班)还能把目连戏的某些折子片段做颇有宋杂剧影了、套子(即穿插杂技)式的演出。


本文《北宋出现的《目连救母》杂剧,其意义何在?》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zhishi/27601.html

上一篇:何谓“唱赚”? 下一篇:如何坪价北宋末首创于开封的“诸宫调”?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