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名家 > 名家轶事 >

连丽如:说书是融汇百家随心所欲

昨晚,全新创意的京剧嫁接评书“听书看戏品三国”之《赤壁之战》,在长安大戏院上演。而首演前一天恰是评书大师连丽如的生日,在为该剧进行最后彩排的同时,谈起连派评书,连丽如似说书一般兴味盎然。

  学评书 彻底领悟自由发挥

  连丽如17岁跟随父亲连阔如学习评书,谈起小时候的学书点滴,连丽如称,“连派评书不仅仅是讲故事,还要有动作和神态展示,在台下的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有说有演的完整的舞台艺术。要想做到这么完美的艺术呈现,单单只是会说是远远不够的。拿连派评书的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来说,我父亲当年翻阅过50多个版本的《三国演义》,充分了解了关于三国历史的种种描述,同时他也学习过医学、武术、京剧,从事过很多工作,了解市井百态。正是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让他在说"三国"的时候,能够惟妙惟肖,有板有眼。评书是没有定式的,是彻底领会后的自由发挥。所以学习评书,并非是背诵一个故事,而是消化理解之后,融合说书人的生活积累、表演功力、分析见解,重新融合后再表演给观众看。”
  在连丽如看来,“真正的评书是要到书馆里面现场听的。只有在现场,观众才能听出说书人语气中的情感和韵味,看到说书人的动作和神态;说书人又从观众的反应中即兴发挥。每一场都是不可复制的,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说三国 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听书看戏品三国”之《赤壁之战》中的评书共有九段,穿插在京剧演出段落之间。连丽如的《三国演义》在书馆里说一年才刚说到赤壁之战的开头,广播版经过压缩后还有300回,其中赤壁之战有38回,长达16小时。而此次九段评书总长不到一小时,如何既要起到衔接的作用,又不失连派评书的神韵,对于连丽如来说,如何取舍颇费了一番心思。她根据京剧段落的内容,重新调整了讲述的节奏,在九段评书中有叙述有评论,有悬念有解说,更加入了现代观众非常感兴趣的背景介绍,三国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为什么发生?最后结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京剧无法表演的内容都通过评书的讲评,为观众更好地欣赏和感悟赤壁之战,提供了独特而又有趣的视角。除了内容的调整之外,连丽如此次也带了三位徒弟徒孙同台献艺。每一段从出场形式到说书人搭配再到内容衔接,都绝不重复,各具特色。同时为了匹配京剧华美的舞台服装,她还特别定制了全新的演出服,也是以往在书馆中难得一见的豪华场面。

  评人物 千秋功过各具一面

  说到赤壁之战,不能不说其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曹操、诸葛亮、周瑜。如何评价这三个人物,连丽如在她的评书中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为了讲好三国,她背诵了《三曹诗集》,“从曹操的文采当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大文学家、大诗人,他除了有奸诈多疑的一面,更有才华横溢、韬略过人的一面。”至于周瑜,连丽如说,“程普在《三国志》中说周瑜,"与公瑾交,如饮美酒,使人不觉自醉"。可见周瑜绝非大部分人认为的"气量狭小,小肚鸡肠",周瑜对诸葛亮的不满,更主要的原因是各为其主。周瑜感受到刘备长远来看对孙权的威胁,才会有置诸葛亮于死地的想法。”说到诸葛亮,连丽如认为他只是个普通人。草船借箭的故事并不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是因为他在隆中长期的务农生活中,不断积累的天文地理知识。他对三分天下的时局判断,更是源于他长期的民间考察。可以说诸葛亮是个有心人,而绝非神人。

本文《连丽如:说书是融汇百家随心所欲》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mingjia/yishi/27465.html

上一篇:覃江巍:舞蹈界的“大满贯”选手 下一篇:廖向红:导演教学、实践、研究“一锅烩”
相关文章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