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铁梅:重庆川剧的“梅花三弄”
一台麻辣味儿十足的《金子》树起一座“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近十年来长演不衰;一部“温柔到骨子里”的《李亚仙》又以“情感川剧”的细腻婉约直触现代人的情感底线;一座美轮美奂的梅花状的川剧艺术中心即将全面建成开放,将成为“‘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博物馆”……重庆市川剧院近年来在川剧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上取得的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成果,都与一个人的名字息息相关。
她就是沈铁梅。作为重庆市川剧院的院长,这位“川剧皇后”“新时代川剧的领军人物”似乎应该是一位雷厉风行、如重庆火锅和“金子”般泼辣的“铁娘子”,然而当临时来京的她如约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是如同“李亚仙”一般的温柔和亲切——这显然是“川剧的女儿”的天性和艺术修养使然。
谈到重庆市川剧院的发展和川剧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她如数家珍。从名字里有“梅”字的她两夺梅花奖的“二度梅”,再到处处体现梅花造型的重庆川剧艺术中心的即将建成,记者仿佛聆听到一曲以她为领军人物的重庆川剧人荡气回肠的“梅花三弄”。
梅花一弄:“别洞观景”
《别洞观景》是川剧中考验花旦功底的经典折子戏选段,沈铁梅曾多次演绎。该选段由《别洞》和《观景》两折组成,表现的是“白鳝仙姑”离开洞府到人间游玩“观景”的故事。沈铁梅对川剧艺术的洞察和观照,或许正可借用“别洞观景”来形容。
“我是川剧人,但我也是现代人。我一开始并不喜欢川剧,现在也时时跳出川剧看川剧。这样的角色交织时刻警醒我:应怎样看待和进行川剧艺术的传承和改革创新。”沈铁梅正是通过这样的看似矛盾却深刻独到的“多角镜”对川剧传承保持着清醒认识。
集多种声腔、南北文化之大成又极具地域特色的川剧曾经辉煌一时,成为各地方戏曲姐妹剧种学习效仿的“老大哥”。然而近20年来,川剧却和其他许多戏曲剧种一样陷入低谷,面临被“边缘化”的境地。沈铁梅第一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之后,也曾一度经历过从离开舞台“下海”到重新决定“上岸”的曲折。经过这样的“别洞观景”,回到“洞府”潜心修炼的她更坚定了走自己的艺术道路的决心和自觉传承川剧艺术的责任意识。
2006年5月,川剧入选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就在这一年的春天,《金子》首次赴欧商演,在法国、瑞士的20多个城市受到热烈欢迎。极富表现力的戏剧语言和沈铁梅在演出前对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让欧洲观众和媒体看懂了川剧,更被深深打动,纷纷赞叹川剧艺术的美丽和神奇,甚至有人高呼“中国万岁”。这又给了沈铁梅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川剧的魅力。载誉归来后,沈铁梅召集有关人马和老专家专门进行研讨,决定请一批老艺术家回到舞台,挖掘整理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和恢复“打焰火”等独具文化特色的川剧艺术表现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川剧“非遗”保护思路逐渐清晰。
新闻热点
- 楚剧传承人张一平06-22
- 史佳花:不断挑战自己02-16
- 杜高档案(连载1)世纪末的奇06-19
- 陈晓峰:长春话剧小剧场的大01-08
- 吴琼:与《女驸马》结缘三十10-09
- “大嗓小生”第一人走了07-21
- 陈乃春:唱出心海里的每朵涟07-30
- 《穆桂英》男女主角夫妻档:06-04
- 杜高档案(连载3)南京街头惊08-12
- 刘长瑜:是铁梅成就了我11-08
推荐关注
- 李梅:扎根西部的艺术之树09-23
- 廖向红:导演教学、实践、研11-26
- 吴琼:我和严凤英隔空对话10-31
- 张英席很带劲儿10-31
- 李炳淑:京剧票价一定不能高11-12
- 蓝天野:挥不去的“人艺”,离10-28
- 我们的王斑07-16
- 刀美兰:梦舞在多彩的民族文10-29
- 余青峰:一杯苦茶背后的剧作11-10
- 何炅:《暗恋桃花源》我愿继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