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新闻 >

用京剧艺术弘扬长征精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对于我们戏曲工作者来说,就是如何运用舞台艺术传承红色基因、再现峥嵘岁月里的红色故事。这是我们所思所盼所想的,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题材。直到2016年,我们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先后讲述的红军长征期间的3个感人故事,深受启发,于是京剧小戏《红军故事》应运而生。

第一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中,讲到“军需处长”的故事。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表现出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德。

第二次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第13集团军的军史馆时,指着长征中红军战士周国才过草地时保留下来的半截皮带,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第三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了发生在湖南汝城县的“半条被子”的故事。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女红军临走时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这个故事,体现了共产党人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主创团队在做案头工作时,被这3个故事深深打动,决心努力把共产党人坚守革命信仰的崇高精神、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通过艺术作品立在新时代的舞台上。

实现传统艺术与红色精神高度融合

近年来,电视播放的革命历史剧很多,但以京剧形式展现红色精神,这还是第一次。一开始,我们心里也没底。新时代的革命现代戏如何演?传统程式、行当流派如何融入现代戏创作?我们以这样一出由三个小戏连缀成篇的信仰赞歌,给出了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戏曲折子戏的表现方式,恰为三个故事提供了合适的载体,通过丰富的京剧传统唱腔程式,为短小凝练的故事提供了无限的表演空间。同样,小戏的拆分组合,使其不仅能够参演中国艺术节这样的国家级盛事,同样也能适应基层、校园演出,以更亲民、更简洁的样式走近普通观众。

国粹不能存放在博物馆里,而应活在当下。我们努力赋予京剧时代内涵,通过创新塑造京剧现代品质。在创作中,既要坚守京剧艺术本体和京剧创作规律,又要对现代题材进行艺术呈现,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因此极具挑战性。如何将“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三个故事扩展成有唱有做、有歌有舞的戏曲场面,特别是把戏曲表演中缺乏表现技法的“皮带”“棉被”作为舞台支点来充分表达,这是困扰主创团队的大课题。

经过反复琢磨,在“半截皮带”中,我们增加了皮带被珍藏、最终被一刀两断的转化过程,从京剧艺术本体中的“行当”寻求突破,运用武生的繁难技巧动作强化了皮带“留”与“舍”的心理纠葛,让场面调度更为精彩。

在“半条棉被”中,围绕棉被而展开的推与让、送与拒、存与留,在4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物之间完成。我们力求将京剧的流派艺术元素融入到现代人物的性格塑造之中,既有京剧传统的审美韵味,又恰当体现出时代精神。比如,为了突出3个女兵的不同性格,我们在创排中着意纳入了程派、尚派、梅派的艺术特色,给艺术形象的个性化、差别化找到了表现形式上的风格载体。

而在“军需处长”中,原本设计军需处长身上保存的是一个荷包,后来在排演中觉得舞台视觉表现不足,因此改成了过去南方群众身上的腰巾。演员可以借助它延伸其身段表演,力求避免现代戏容易陷入的“话剧加唱”的毛病,创造性地转化并运用了京剧的“四功五法”,用京剧手段体现现代人物的精神与灵魂。

整出戏大气磅礴,注重用行当和流派演人物。国家京剧院演员实现了精彩的舞台呈现。“半截皮带”中的李博,唱腔韵味更醇厚了,不温不火中见功力;“军需处长”中的杜喆是难得的文武老生,唱念做舞,成熟精到,实属难得;魏积军是一位非常好的铜锤花脸,对人物的把握恰到好处,唱腔韵味十足。这些年轻人展现的风采,让我们更坚信,我们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用国粹艺术来弘扬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

以工匠精神千锤百炼打造精品

这些艺术上的探索,只是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一个侧面。我们深知,一部精品的诞生,一定是千锤百炼的,需要汇聚众多艺术家的智慧与力量。

本文《用京剧艺术弘扬长征精神》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news/201906/37534.html

上一篇:吉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春霞老师与其学生于兰老师莅临我院指导排练《杜鹃山》 下一篇:四路通社区评剧俱乐部评剧专场演唱会曁庆祝建党98周年国庆70周年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