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新闻 >

公园降噪,老票友去哪开嗓儿?

据《北京日报》报道,随着公园整治环境,原本聚集在公园内的老票友渐渐离散。有市民担心老北京的味道淡了,还有游客专门来看天坛长廊的京剧却扑了个空,颇为遗憾。

“经常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我从国外回来,专门去天坛听你们唱戏,你们怎么不来了?”龙潭公园曲壁扬波亭中,京胡琴师陈仁美唏嘘不已——2016年天坛公园开始内坛降噪,在七十二长廊持续了二三十年、享誉国内外的票房活动受到影响,票友们先后搬到百花园、双环亭,最终“落脚”到龙潭公园。

“只是市民多,外地游客少,外国游客更少,人气跟长廊没法比。”陈仁美说。

北京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像天坛这样的文化遗产公园,票友们遗憾退场几成定局,但所幸,龙潭湖、陶然亭等市民公园,湖广会馆赓扬集等营利性票房以及遍地开花的社区票房,仍为票友们的自娱自乐提供一方天地。

难舍戏廊


为情怀 更为弘扬

刚进入四月,春寒料峭。刚过8点,只有68岁的二胡琴师赵协武、62岁的京胡琴师陈仁美和80岁的票友王富超三人到了。龙潭公园里临湖而建的曲壁扬波亭中,穿堂风阵阵,两位跷着二郎腿的琴师不约而同地将手塞进两条大腿中取暖,“还是天坛的长廊好点,因为有一面是墙,能挡风。这儿是四周透风,夏天乘凉行,冬天没法待。”

陈仁美曾是天坛戏廊最活跃的京胡琴师。2016年,天坛开始内坛降噪,几经周折,大伙在龙潭公园重新安顿下来,然而,不少票友、戏迷在这个过程中流失,再也没出现过。陈仁美说,虽然大家都能理解保护文物和古树的苦心,但还是觉得有些遗憾。

天坛宣传科负责人在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证实,长廊位于核心文保区,为了保护文物和维护游客观赏文物、体验文化遗产的权益,公园从2016年起对长廊上的各项活动进行了管理。“保护文物已经是共识了,进行一些吵闹的活动不合适,我们只能取最大公约数。”该负责人说。

王富超多年来一直在天坛和龙潭湖参加各种戏迷的活动,但在他看来,相比于一般的公园,天坛这种游客众多的文化遗产公园显然更有利于弘扬京剧:“龙潭湖来的主要都是附近居民,外地、外国的游客少,影响力还是差点儿。”

“在天坛的时候,经常有人让我教他们摆个拉琴的架势照个相,还有非洲的游客打鼓跟我们合奏,这就是影响力。现在我在这儿拉一年了,没一个找我合照的。”陈仁美说,这不是个人的虚荣心,而是对京剧国粹日益寂寞的担忧。

一切准备停当,陈仁美和赵协武右手一扬,琴声还是响了起来。

王富超从《铡判官》唱到《盗御马》,再唱到《除三害》,驻足倾听的市民趁间隙叫好鼓掌,也是一种慰藉。

窑台映雪


是玩票 也是释放

早上不到8点,陶然亭公园已经热闹起来,人头攒动中,偶有一两声京胡传来。循声望去,春花之上,窑台映雪处,票友踱步开嗓,琴师温谱调音,准备开始这一天的活动。

若说天坛戏廊享誉国内外,那陶然亭窑台则是京城票友圈里最有传统的——百年前,这里正是梨园子弟喊嗓练功的地方,如今,大清早还能看到旁边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戏曲学校的学生在这儿吊嗓子、练身段,老票友们也常常在这里一待一上午。

“拉琴的各自找地儿一坐,你愿意上谁那儿唱就去唱。你想唱什么,人家一般都给你拉。”69岁的王光明说。

79岁的京剧演员凯庆泉这天早上也在窑台,在他看来,公园里有国粹,京味儿也愈发醇厚了。“这么说吧,京剧票友的发源地就在这儿,我们这儿的票友也是最执着的,戏校的老师、剧团退下来的专家都有,只要你爱玩,总能交到朋友。”

人称“梆子李”的票友李瑞生9点钟赶到,待会儿有几个高水平票友要来。李瑞生说,票友们在一个地儿待惯了,就不爱上别的地儿去了:“都形成一种情结了,不在于唱不唱,哪怕不唱我也得来,瞧见大家就高兴,这是老人们的社交。我们这60多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其实挺重的,来这儿也是一种释放。要没有这个,还真不行。”

湖广会馆

来听戏 也来会友

若说公园票房胜在平易近人,那么湖广会馆赓扬集票房则是凭借着高水平的票友和专业演员共同演出,成为全国各地票友向往的舞台。每周六上午9点起,戏迷票友的锣声都要准时在这里敲响,两个半小时的演出,票价在50元至60元之间。

3月30日,正是赓扬集第1400回活动。上午9点,文武场在大戏楼准时开锣,先上场的是名票们,楼上楼下的老戏迷们,听着戏、喝着茶、聊着天,其乐融融。

本文《公园降噪,老票友去哪开嗓儿?》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news/201904/35065.html

上一篇:平顶山市戏剧研究中心用心用情用功送戏惠民 下一篇: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上演《雁翎甲》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