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新闻 >

沪剧《敦煌女儿》冲刺最后1公里

“时间多少?”“1小时58分钟。”昨天中午,唱完沪剧《敦煌女儿》最后一个音,上海沪剧院院长、主演茅善玉迫不及待地询问掐表计时的舞台监督,得知时长控制在了2小时内,她松了口气。从去年5月试首演以来,《敦煌女儿》已经在各地演出了近40场,5月30日和31日,该剧将再度在美琪大戏院上演,参演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并角逐“文华大奖”。这些天,茅善玉刚从北京开完两会回到上海,就马不停蹄和剧组一起启动了新一轮打磨排练,希望其常演常新,更加夺目动人。

集结五代沪剧人

沪剧院的排练厅里,红色的横幅上写着“精益求精、不断打磨,沪剧《敦煌女儿》全力冲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在经历了又一次较大修改后,茅善玉和全体演员在排练厅将《敦煌女儿》完整地唱了一遍。因为排练厅没有侧台,主角在厅内演,配角们就在排练厅外的楼梯口候场,因为演出次数多了,茅善玉在里面唱,几乎所有的群演都能在楼梯口和着唱出她的唱段。

8年筹备《敦煌女儿》,几经推翻重来。这部心血之作凝结了从茅善玉到2013级沪剧新秀五代沪剧人的心血,除了茅善玉、钱思剑等主演,很多在其他戏里挑大梁的演员都甘愿在这部戏里做一个龙套。前两天院里开会的时候,茅善玉表示有些愧疚,因为排《敦煌女儿》,耽误了青年演员唱大戏的机会,但看到大家为了《敦煌女儿》如此团结一心,茅善玉倍感欣慰:“8年磨一戏,这是我们冲刺十二艺节的最后1公里路,绝对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我们全体的力量。”

彰显院团高度

自排演以来,导演张曼君在沪剧院看到的是,演员和乐队总是不厌其烦地积极配合修改,哪怕刚刚熟悉新唱段,又要调整,也没有人抱怨过一句。前两天,青年演员吴嘉倩突发肠胃炎,但作为一个有台词的群演,她不愿意影响大家的进度,依然坚持到排练结束才去看病,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张曼君说:“在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做一件事情的状态下,我看到的是上海沪剧院面对创作的一种专业精神与高度。”

提升剧种厚度

排《敦煌女儿》时,很多人问茅善玉,为什么沪剧要做这个题材?她回答说,沪剧不是只能演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戏,这个题材非常有特色,《敦煌女儿》是从樊锦诗内心的情感变化出发,展现樊锦诗对敦煌的一生守候,沪剧擅长煽情的艺术特点依然被保留,茅善玉说:“把这部戏做好了,对我们沪剧演员和观众都是一种新的突破。”

茅善玉在这部戏里寄托的,是对沪剧也可以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高度的追求。在戏的尾声,“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段文杰、欧阳琳等一一出场,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敦煌守护者一一自报家门。没有绚丽的舞美和灯光,有的只是最质朴的真情流露。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物所吸引和打动,这正是《敦煌女儿》想要的文化育人的最好方式。(记者 赵玥)

(摘自 《新民晚报》)

本文《沪剧《敦煌女儿》冲刺最后1公里》地址:https://www.xiquwenhua.net/news/201903/34629.html

上一篇:建德大慈岩中心小学成为“昆曲传承基地” 下一篇:江西消防推出京剧版消防公益片《丞相,别慌!》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